激发小学生的言语潜能从造句开始

时间:2022-09-12 04:00:18

激发小学生的言语潜能从造句开始

摘要:造句是写话和写作的一种初步的简单的形式,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基本训练手段。因此,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要从造句开始。造句要准确理解词义,贴近和观察生活,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各种生活现象表达出来。

关键词:小学生;言语潜能;造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有这样的论述:“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的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而应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言语是指“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潜能”,顾名思义,是指潜藏在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的功能;潜在于体内的一种能力或能量。那么,激发言语潜能,就是指把一种潜藏于人体内的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和表现具体的语言的特殊能力激发出来。正如书中所说,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感受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从而树立伟大的言语理想、信念、和信仰,一步一步地朝着崇高的言语上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造句、写话、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三个不同阶段,而造句是写话和写作的一种初步的简单的形式,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基本训练手段。因此,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要从造句开始。造句,就是把词组织成句子。造句的基本要求是“用词要准确、表达思想要健康、语句要通顺、意思要完整、不出现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是否真正做到要求呢?有人将小学生造句出现的误区总结为两点,一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有些老师为追求造句的“正确率”以及更高的“正确率”,竟然让学生背造句或抄造句,更有老师提出造句越短越好,越“精炼”越好;二是小学生常出现的造句失真现象。除此之外,小学生造句还经常会出现一些语言干瘪,辞不达意,文不通句不顺等现象。众所周知,造句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由字词自然过渡到写段写篇的重要途径,而以应试为目的造句学习,对学生的言语潜能开发熟视无睹,仅仅满足于浅尝则止,这对于学生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因此我们要时刻谨记,教学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有内在生命意识和外在生命需求的个体。造句作为基础的环节在人文关怀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做好造句这个奠基的环节呢?有许多教师学者已经做过并仍然在做很多尝试。比如:造句要“在内容上求新,在语序上求新,在句型上求新,在词义上求新”;可以从用词造句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多样性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些努力和尝试在改善小学生造句的现状方面无疑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造句作为一种个人觉得,针对小学生小学生造句存在的问题,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准确理解词义

小学生造句经常会出现一些语言干瘪,辞不达意,文不通句不顺等现象的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没能准确理解词语。尽管字典词典中已经清楚地写出释义,小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原因在于他们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举例分析并适度拓展,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如何运用。比如,拔地而起,意思是在地面上陡然耸立,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它可以用来说明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教师可以从课文出发,让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形象生动的配图,造出句子“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和观察,看看周围有没有突然高出地面的山、树、或者建筑物,能巧妙地用上‘拔地而起’一词。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近义词或反义词来巩固记忆,如:拔地而起的近义词是高耸入云,意思是高高地直立,直人云端,可以用来形容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这样理解词语,同学们自然学会了举一反三。

二、贴近生活造句

有些老师为追求造句的“正确率”以及更高的“正确率”,竟然让学生背造句抄造句,更有老师提出造句越短越好,越“精炼”越好,如此无视学生的兴趣、创造欲和观察力之举,只能让学生走向纸上谈兵的路子,渐渐远离他们的内心和周遭真实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意义。学生的兴趣、创造欲和观察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抛开那些现成的范例,让学生回归自己的内心,贴近自己的生活去造句。如用“不但…而且…”造句,往往一些学生会脱口而出“小明不但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这里,学生却对生活中有那么多“不但…而且…”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着眼于一个可能不存在的“小明”,着实发人深思。教育不应该使学生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的工匠,而应该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

三,教师适度点评,学生参与评价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他的适度点评对学生的造句的能力,言语潜能的激发是裨益无穷的。让学生参与评价,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认可,让学生学会分辨不能怎样造句,才能让学生学会应该怎样造句,并能逐渐提高造句能力。比如,让学生用“觉得”造句。有的会说,“我觉得妈妈很温暖。”教师让学生参与进来,有的会说,“这个句子不对,妈妈和温暖不搭配,应该是妈妈的怀抱很温暖”,还有的会说,“应该是我觉得妈妈很美”。教师点评,两位同学改得都很好,都注意到了词语的搭配,这很重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说话、造句就应该注意词语的搭配问题。当然,师生的良性互动并不仅仅限于句法方面,还表现在字词理解和如何贴近生活方面等方面,如此,便可使造句事半而功倍了。

总之,造句要准确理解词义,贴近和观察生活,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各种生活现象表达出来。要提高造句能力,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造句、写话、写作能力。学会造句,让学生感受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所在,才能成段成篇,才能学会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因此,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要从造句开始。

上一篇:浅谈动画角色设计教学 下一篇:也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