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商品交易的企业登记与管理

时间:2022-09-12 03:15:56

网络商品交易的企业登记与管理

国务院将“监督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及相关行为”这一职能赋予工商部门。到2008年底。我国已有2.98亿网民,网上经营创业以年青人为主,网民网上购物已成为平常事,网络商品交易突出的问题是网上商品图片与实物不符,网上消费者投诉不断上升。由于网络商品交易中出现一系列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加强网上交易监管,实施工商登记。目前,有关省市政府部门对网络商品交易经营需申办工商执照的看法做法不一,网络商品交易登记已成为市场监管的热点问题。

一、制定统一的网络商品经营登记管理法规

目前网上经营有四种“企业”。一是已申领工商执照,在网上拥有独立域名网站,将网站作为宣传自身业绩的平台,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独立的网站。二是通过互联网向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在获得信息产业部经营许可证后,申领工商执照,将网站视作一个经营场所,如“新浪网”。三是大量的“无证”个人网站,通过网络从事经营,买卖双方均为个人。四是一些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在申领工商执照后建立网站,以会员制形式开展网上经营活动,网上搭载了几百万名商务会员,这些“会员”有的是已申领工商执照的企业,绝大多数网上商铺无工商执照。

网络商品交易要不要依法登记,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网上个体经营在我国刚起步,应支持发展,可暂不办理工商执照;另一种观点是,网上经营者应申办执照,否则是对有证经营者的不公。网上经营交易虽在虚拟空间进行,但与实体经营并无本质区别,如不依法登记,违反了市场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随着时间推移,网络商品交易规模扩大,参与人数增加,网络商品交易都应依法登记,这是历史的必然,

问题在于,互联网上不少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各种“店铺”难以计数,这些小店不知何时开、何时关,有的小店挂在网上也许三年不成交一笔生意,有的仅以销售个人生活品以营利为目的,更多的是偶然销售多余物品的卖家,这些众多店铺分布在网上,如何实施依法登记,经营场地是以网址、家庭住址,还是以卖家自有实质性经营场地作为登记场所等等,都是工商登记的难题。

工商开展网络商品交易企业登记,现有的登记法律显得不相适应。按照现有规定,“网店办照”要以实际场所为准入,而网上数以百万计的企业不可能拥有实质性的经营场地。如果网上大量“个体户”,按规定都到基层工商所统一登记,工商所现有人力、物力恐难承受。总之,现有的一些企业登记条例,基层工商所登记条件,面对网上注册有许多不适应性。如果全国各省市工商局再各搞一套“独立”的网络商品交易登记管理办法,显然更不恰当。笔者建议:以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的家庭住址作为企业注册地,或以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站作为企业注册地:先由网络商品交易发达的省市试行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探索规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定《网络商品交易企业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从而统一全国的登记管理口径。

一旦全国统一的《网络商品交易企业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网上登记注册窗口可以统一集中到地、市一级工商局,成立专职的地、市工商网上交易企业注册局,组织一支专职队伍,成立专门注册窗口,集中办理登记。凡申请网上经营登记注册企业,一律通过网络实施注册。网上经营企业通过“电子身份证”发送有效的电子文件,完成网上经营企业注册,从而大大提升办事效率,也有利于电子文档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工商加强网上监管。

二、对网上经营企业注册实施分类管理

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除已申领工商执照的各类经济主体外,更多的是搭载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体,或自行开辟独立网站的经营者,网上经营如何依法登记的焦点集中在这些群体上。笔者建议: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全部依法登记不现实,先实施分类管理。网上有不少小商铺,盈利能力相当有限。每月能盈利2000元以上的网上小店已相当不错了。网上经营是一种创业。开业成本低,为促进青年就业,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微利的小商铺可不登记。小企业可按税务部门规定由网络平台提供者实现代扣。可先对每月盈利水平在3000元以上企业逐步实施登记,对涉及百姓生活重要领域的行业,如食品等特殊企业不论盈利多少,均实施工商登记。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工商部门应加强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银行支付系统及税务部门的合作,科学设置网络商品交易登记注册的前置条件,设定登记界限,有效监管网络交易市场。

三、建立一支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队伍

网上消费模式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消费理念,在监管上是进是退,关系着中国2.98亿网民的利益。当前网上经营从各种商品到各种服务可谓无所不包,按传统监管方式显然很难实现有效监管,需要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

1 首先要明确网络商品交易由哪一级工商部门来监管,并确定监管的范围。按照未来的网络商品交易落实到地、市级工商部门登记的建议,网上交易的监管也可由地、市级的工商部门来监管。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涉及许多相关政府部门,工商监管部门不可能样样都管。建议工商部门重点监管网络商品交易的依法登记与网上消费者投诉,网上虚假广告与售假售劣活动。抓住重点开展监管,再进一步拓展监管领域。

2 进一步完成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软、硬件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当前各省市工商部门有的已开发了相关软件。具有一定的网上巡查功能。建议可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发相关的网上监管软件,从登记到监管到网上年检。最终形成一整套全国相对统一的登记监管系统软件,建立一支“网络监管网络”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队伍,提升全国工商系统网上交易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能。同时要加强硬件更新速度,注重基层与总部的有效软硬件结合,可在省市一级研究制定一个基本硬件的配套要求,既便于开展工作,又为各省市之间工商部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的交流提供快捷通道。

3 提高工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网上交易监管成功与否,关键是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开展网上监管人员专职培训,结合网上注册、监管、年检等具体情况,拟定相关教材,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制定相关的“网络商品交易巡警制”,建立一支精通网络技术,又能运用工商监管知识,实施网上有效监管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队伍,实现规范管理,

4 制定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责任制度。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卖家的真实信息,一旦经工商登记注册,应在网上注明登记信息,建立“网络商品交易网上下架处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责任制。

中国蓬勃发展的网络商品交易模式,还会以不可预知的新形式向前发展。面对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稳妥而积极地推动这项工作,为网络商品交易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一篇:对农村宅基地注册登记的法律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无照经营疏导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