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学生“保钓”爱国运动始末

时间:2022-09-12 01:39:57

台湾青年学生“保钓”爱国运动始末

1949年退守台湾,经过50年代到60年代所采取的集权统治措施后,使台湾一度呈现所谓“政治上相对稳定”的局面,经济建设也进入“起飞”时期。但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重新面临对台湾的统治不稳定趋势。“保卫”事件即是这种变局的先声。

一、日本占据台湾后,将划入琉球版图。1945年10月25日,中国时,日本官方送交的图册中无,这是对中国领土的卑劣侵略行径

“保钓事件”是台湾青年学生为捍卫而发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台湾东北方无人居住的资源很丰富的8个小岛的统称,距琉球群岛240海里。其中最大,俗称花岛山,方圆约20余里,主峰高150公尺,生有棕榈、仙人掌等植物,并有淡水,若加以建筑则可以居住人。

的属于中国本无争议,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版的《日本一鉴》一书就明文记载:“钓鱼屿,小东小岛也。”小东即指台湾。书中附图也明确标示属于中国版图。1785年(日本天明五年),日本人林子平刊行的《三国通览与地程主图》中,明确标记属于中国。1893年,清朝慈禧太后昭谕,将钓鱼台和黄尾屿、赤尾屿三小岛赐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群岛资料》,第94页。香港明报有限公司,1979年5月出版)中国渔民也一直使用钓鱼台。1895年日本前,不属于琉球。日本占据台湾后,将划入琉球版图。1945年10月25日,中国时,日本官方送交的图册中无,这是对中国领土的卑劣侵略行径。

1970年8月10日,日本对琉球西南的中国海底资源提出“异议”。12日,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称: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已“决定归还日本”。9月10日,日本外相爱知揆一在众议院发言称“尖阁群岛属于日本,关于其领有权,是不同任何政府讨论的问题”,无理地宣布对我享有“”。

当局针对美、日的侵略行径,发表声明,指出属于中国,不能容忍美国将其交还日本,并对日本所提出的无理要求加以驳斥。但是,适逢联合国“代表权”危机的当局,“唯恐日本立场改变,不欲与日本对立而影响席次,因此仅止于以‘声明’对抗日本行动”(《台湾生存之战》,第51页。风云书系(43)台湾风云出版社出版),并没有采取坚决的具体的对应措施。不仅如此,台湾当局竟然于12月21日与日本、美国“联络委员会”所属“海洋开发研究联合委员会”在东京举行会议,决定共同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域(包括)和中、朝浅海域的海底石油资源及其他矿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开发”。

针对美、日的侵略行径,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绝不容许美日反动派掠夺我国海底资源》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包括、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在内,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一正义立场,得到了海内外爱国人士的一致赞同。

二、在保钓运动中,当局在开始时完全没有预料到“事态的严重性”,没有想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问题发生后,在台湾内外引起极大震撼。台湾旅美学生基于民族情感和维护领土的立场,对当局“忍气吞声”、“不敢据理力争”的态度极为不满,同时鉴于“中国积弱近百年,外交仍然颟顸不前,软弱无力”的状况,毅然以“中国领土不容断送,中国不可再生”为基本口号,揭开了“保钓”运动的序幕。

1971年1月29日至30日,美国各地华人等成立的“保钓行动委员会”组织中国留学生3000余人,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华盛顿、西雅图等地举行了“保卫”的游行示威,其规模后来扩及美国50余城市、近百所大学,声势浩大为历史上所罕见。

4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雷发表声明,重申美国支持日本对的领土要求。10日,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就布雷声明发表谈话,反对美国将这些岛屿交还日本,并声明就此已向美国“作严重交涉”。

日、美的侵略行径以及台湾当局的软弱立场,激怒了台湾岛内的学生。他们由最初对海外华人、学生的保钓运动反响淡漠转向自发地起来进行各种抗议行动。

4月14日至17日,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在校学生连续在台北举行了“保钓集会和游行”。台湾各大学纷起响应。学生们发表演说、文论,回顾帝国主义侵华历史,唤起民众觉醒,强烈要求当局维护的领土。

6月11日,台湾“外交部”重申对等岛屿的立场。同月17日,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竟把等岛屿一起交给日本。同日,台湾“外交部”发言人申明,台湾当局不能接受美、日归还冲绳协定。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重申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日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1972年5月13日,留美中国学生千余人在华盛顿再次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国将交给日本。

在保钓运动中,当局在开始时完全没有预料到“事态的严重性”,没有想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尽管迫于形势压力,当局曾几次发表声明或谈话,重申的,但因其坚持丧权以确保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与美、日勾结开发海域的基本立场,并“对知识青年的爱国运动给予诸多的牵制”,引起台湾岛内外民众的强烈不满。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工作几乎全面崩溃”(江南:《蒋经国传》第438页),失去了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的市场。岛内的学生、民众逐渐认清的面目。

当保钓运动由海外向岛内转移时,爱国学生冲破层层障碍,坚持民族主义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立场,把受当局压抑的沉闷情感迸发为强烈的反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守土意识和对内要求“革除弊政”的呼声,从而唤起海内外中国留学生和台湾岛内广大群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觉醒。他们打破对政治冷漠的态度,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议论时政,发表各种国是主张,并向政治发起冲击,台湾政治局面很快为之一新。学生运动在校园内发展为“自由化运动与社会服务运动”,在社会上各大学则以校友为主,包括大学青年教师、归国留学生及新青年商人等成员在内,“以《大学》杂志为发言台,推动着政治改革运动” (江南:《蒋经国传》,第439页)。

三、它促使台湾岛内“统一派”的兴起,也极大地冲击了的统治,迫使当局不得不实行“政治革新”。从此,再也不能按原有的秩序继续统治下去了

由于人们的认识和政治倾向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国运动向“政治革新”运动的方向发展,保钓运动的队伍逐渐分化,分别形成3个派别,即“统一派”、“革新保台派”和“派”。

“统一派”以陈鼓应、王冲为代表,刊出《夏潮》杂志,承认社会主义、承认大陆政权,引导保钓运动向祖国统一方向发展,成为运动的主流,成员大部分为外省籍学生,且多为高干子弟;“革新保台派”以沈君山为首,认为不理想,但比共产党要好,主张支持进行民主改革,大陆和台湾维持现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和平竞赛,成员也多为高干子弟;“派”则以台籍成员为主体,既反对,也害怕共产党,主张。

随着保钓运动深入开展,“革新保台派”和“派”相继退出保钓运动。运动后期,广大师生在“走向社会”的口号下,纷纷参与地方政治。他们和党外势力合作,扩大队伍,提高政治素质,提出“政治革新”主张,“要求更大的学术自由、抑制特务运动、取用青年才俊,以及所得的更公平分配”(高力夫:《海岛中国》,第64页。台湾风云论坛出版),以其独特的方式冲击着的独裁政治。

保钓运动及其深入发展,对统治的冲击和影响,首先表现在促使内部的分化上。蒋经国对“革新保台派”采取疏导的方式,在政治上重用“革新保台派”人物,使其大量流入统治阶层,在内部逐渐形成了“开明派”。“开明派”的主要政治观点是崇拜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相信政权会走向“民主化”,反对国共和谈,主张大陆和台湾维持现状,统一问题留待将来解决。与“开明派”相对立的是“保守派”。“保守派”大多是的旧官僚政客,他们对“开明派”进行攻击,抨击“开明派”鼓吹“”。其次,这种冲击和影响还表现在促使地方反对派力量的发展上。

保钓运动后期,在“走向社会”口号下,台湾各大学师生参与地方统治,同地方反对派合作,使台湾地方反对派在7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由关心地方权益到关心台湾前途,关心台湾的内外政策,发展为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纲领,变成更具有政党色彩的同相抗衡的党外政治势力。他们反对实行“法”,要求开放“”和“报禁”,积极酝酿组织反对党,加强同的斗争。

这是自1970年至1972年间发生在台湾的保钓运动,是一次以台湾岛内外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它促使台湾岛内“统一派”的兴起,也极大地冲击了的统治,增加了广大学生和民众的参政意识,迫使当局不得不实行“政治革新”。从此,再也不能按原有的秩序继续统治下去了。

上一篇: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 为民服务 下一篇:我与研究的一段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