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委”选举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时间:2022-09-23 10:01:06

第六届“立委”选举,以8l胜,以27席惨败。对于选举结果的解读和败选的原因学界已作过各种分析。目前需要思考的是,“立委”选举对3月选举有什么影响?面对不利的选情如何背水一战?要如何面对胜选后的形势,避免“钟摆效应”?

一、“立委”选后的动向

在1月“立委”选后,内进行了一场权力的大挪移,其实这也是选举之前绿营内部权力斗争的继续。是“立委”选战的主导者,因选举惨败而辞去党主席一职。谢长廷如愿以偿出任主席,担负3月选举胜负的一切责任。

1、谢长廷重夺主导权。

谢长廷在内推他出来接任代主席的那天,面对媒体面色凝重,但是在讲到“由我来主导这场选战”时,谢长廷的表情有所变化。重新夺回选战主导权的谢长廷,“立委”败选的重创似乎并不如那么深。回溯这场选战,应该是再次领教了谢长廷的老谋深算。

在“立委”选举中,谢长廷的辅选行程蜻蜓点水,能不去的尽量不去,去了也只是过过场,“冷眼旁观”任由一个人由南到北,上蹿下跳。即使党内大骂“母鸡不见了”,“最弱的竞选团队”,“不要指望钟摆效应”,谢长廷始终不露锋芒,“看戏”的心态表露无遗。

强烈的意识形态操作,不得人心的“去蒋化”动作,罔顾经济顾口水的无能执政,官员的粗俗表演,已经可见台湾的人心向背。谢长廷清楚,这场选战难打,也就难有漂亮的战绩。爱当主角,谢长廷正中下怀,就等着“立委”选败下台,他来接手党务,单轨运行。

如果在选战中,谢长廷硬要强出头,得罪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把自己推入“火坑”,一个是必须按的惯例承担“立委”败选的责任,另一个是被责爱出头,不守分际,造成党内的不团结。谢长廷对党内说明,自己的战场在“立委”选后,那时他是主角,是配角,所以他让自己低调,不抢的锋芒。如今大败,谢长廷是被全党“敦请”出马的,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党内没有异议,正中谢长廷下怀。

与相比,谢长廷能忍耐,用他自己的话说,“菜未转到面前不动筷”,“选战输了任人嘲笑、嘲讽,低头倾听意见,希望整合溃散力量”;谢长廷能弯腰,“立委”选后他看上了的30多万票,立即拜会李登辉;谢长廷玩奸巧,他善于利用悲情,“风愈大,我愈要走”,希望能得到支持者的“同情”。

2、谢长廷急与切割。

1月中旬,“行政院长”张俊雄的突然提前请辞,可以看到谢长廷急于全面主导的刀凿斧痕。从“谢苏不合”、“扁谢暗争”到“谢张心结”的暴露,看出内部争权夺利的戏码正在一幕幕上演。

“立委”选举惨败,让黯然辞去党主席,谢长廷集党务、选务于一身,在党内有人视为票房毒药的情况下,谢长廷迅速与切割。包括拜会深绿大老及过去出走的绿营人士,公开表示希望不要抢了自己的风头,并希望不要再出头搞什么“苦行台湾”。

因1月的选举信心受到冲击,谢长廷自知凶多吉少,夺回的主导权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了行政团队,为了拉抬自己的声势,重话批评行政官员,并抛出了若干利多政策,收买人心,比如在的中常会上抛出要大赦健保费;要在“内阁”总辞后,提名企业人士“组阁”;重话直批张俊雄,“还有人想当官,就是不知廉耻”。紧接着又抛出将调降遗产税到10%,并批那些反对的官员是“观念传统”。谢长廷的动作,说明他急于全面掌控。

只不过是面对、吕秀莲等人,谢长廷裸的夺权动作难过陈吕这道坎。虽然陈吕之间在权力分配上有“怨妇”之过节,但是,面对被宰割之痛时,有可能再抱作一团。

3、重请李远哲掩饰贪腐。

台湾政坛太污浊,所以政治圈的人喜欢找圈外的人,给自己树形象兼壮胆,李远哲过去因是诺贝尔奖得主,所以成为的座上宾。作为一个学者,李远哲近八年来和政治形影不离,不仅学术成就已渐被人淡忘,个人清誉也被自己糟蹋。

2000年的“大选”前夕,李远哲提出“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呼吁台湾民众支持的“清流执政”,这种犹如“献身般”的表态,对的选情起了“临门一脚”的作用,从此,李远哲等于把自己和绑在一起。

在不断恶化两岸关系、恶化族群关系的同时,台湾经济在衰退中挣扎,李远哲局中之人,并非没有看到。但是他并未对自己当初支持的行为感到愧疚,觉得应该反省,有所改正。虽然李远哲在“沉重告白”中含蓄地表达了对首个任期的失望,但是不久,李远哲再度公开支持角逐2004“大选”。并说明,“及执政团队经验稍嫌不足,但可塑性高、理想性高,改革驱动力也较强”,希望民众再给一次机会。

这次李远哲公开表示他期待谢长廷当选、继续执政,否则台湾政治会陷入不平衡的“危险状态”,需要靠谢长廷发挥调整能力。并且明确地表示,他对不满,但对谢长廷的协调能力有信心。的错,不是的错,的错,不是谢长廷的错,所以和谢长廷无关。李远哲支持谢长廷与做柔性切割,走出自己的路线,谢长廷才有胜算。李远哲认为现在就断言会在“大选”中大败言之过早,因为民众不期望“一党独大”。

谢长廷这次如同前两次的,选择再打“李远哲牌”,希望再激出相信“清流”的中间选民,能把两成中间选票收入囊中,但是,今天的李远哲这张牌还能如同前两次一样有效吗?那些在2004年相信李远哲,再给了一次机会的民众,换来的是什么呢?是一家人因为活不下去而走上绝路,是贫苦民众因学校放假吃不到剩菜剩饭,是父亲为了交女儿的营养午餐费而去抢超市,可见李远哲没有“勇于善尽知识分子的言责”。这次李远哲重新出马,效果要大打折扣。

二、“立委”选举后的政治操作可行性

尽管谢长廷已经认识到,是选举的票房毒药,而急与切割,并严防所做的与选举有损的事情,但是谢长廷与能切割了吗?在“立委”选后的100多天时间里,谢长廷能救吗?

1、重拾绿营选举老手法能否奏效?

随着三月选举日子的逼近,最拿手的选举手法:抹黑、栽赃、制造议题。特别费案才基本落幕,谢阵营又出招,并扬言要抛出更大的猛料,可看出谢长廷已经设计好陷阱,等着一步一步往下跳。谢长廷的目的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选战的主动权重新抓回手中。希望能打一场高规格的选战,所以提出了拼经济、顾民生,始终不随的政治议题起舞,谢长廷企图也沾上些经济的边,但是均被

蓝营一一戳破,再加上内部的制时,谢长廷急于亲自上阵曝光自己。这次抛出所谓的“绿卡”议题,无非是把拉回其擅长的负面选战的泥淖,经济靠边站,抹黑再登场。

二是把边缘化。尽管谢长廷公开表示,选战的主角是他,不希望抢了他的风头。但是并不理会,一次次给谢长廷难堪。痛骂“还想当官的人是不知廉耻”,结果及张俊雄干脆提早总辞,反将谢长廷一军,如今CEO“组阁”破局,张俊雄回锅,谢长廷里外不是人。谢当然要与全台走透秀不同,主动对发动攻势,以搏媒体的镜头和版面。

三是抓住的弱点发动攻击。总是以诚信、文雅示人,而对对手的抹黑的反应不灵敏。用郑丽文的话说,“没有摔过跤,太轻敌”。所以谢长廷设下了“绿卡”的套,并在“过去有”等于“现在有”间绕圈子,让马团队轻忽了这个对手。

2、谢扁切割的可能性不太大。

立委“选后”谢长廷曾公开表示,他赞成“反贪腐公投”,并在正式登记参选之后,做出了“三不二没有”承诺。谢长廷赞成反贪腐,目标就是针对,因为的家人、亲信因为贪渎被民众唾弃。谢长廷急于抢救3月选情,一次次急于向社会各界表明,他和是不同的。但是谢长廷的这番表白,有多少人相信呢?

一是时机已过。早在一年多前,老婆吴淑珍因机要费案被,前“立委”李文忠、林浊水等公开要求辞职。当内要求“绿委”不得对罢免案表态时,李、林两人以辞去“立委”一职表示强烈不满。那时,在面对社会舆论强烈抨击的时候,谢长廷在哪里?有表示明确好恶态度的道德勇气吗?

二是谢有案在身。谢长廷比清白多少仍无定论,在谢长廷担任高雄市长期间,与他有瓜葛的高捷弊案、玉皇宫等几大弊案仍然没有侦结,在谢任市长期间,高雄民政局长、都发局长等数名一级主管及谢主导的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被判刑,难道谢长廷能脱干系吗?

三是谢无法和腐败的切割。台湾民众都知道,的腐败并不是某个官员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腐败,大小官员的操守出现问题,弊案不断曝光,谢长廷代表参选,如何与切割。

谢长廷自认为,在“立委”选举大败之际与扁切割是个好时机,但是,“立委”败选难道与谢“袖手旁观”无关?在“母鸡不见了”的埋怨声中,谢长廷这出戏如何演得下去。

3、对败选的反省不够。

虽然谢长廷民意支持度上升了几个百分点,但是,不管是蓝还是绿,要想在3月的选举中求胜,最需要争取的还是中间选民。

各界解读台湾“立委”选举结果,均认为并不是表现多么好,而是做得够差,很多民众是想给一个教训。问题是,在“立委”选后并没有进行深刻的反省,而是把选举的失败归咎于选制不公、的得票率与席次比例不相符、有党产打选战,等等。

这次惨败,党内有人认为是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的结果,而没有看到,对外操作族群对立,对内大搞内斗,深绿人士排除异己,已经不容得内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那些有些许改革思想的人,想往中间路线上靠的人,全部成为内同声讨伐的对象,被喻为“十一寇”,而大多在初选中落败出局。

其实单一选区两票制,一区选一人,双方形同对决,说明需要所有的参选人有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包容的胸襟,更加中道的路线,更加务实的政策,认清自己的责任,争取每一个选民,而不是如同目前台上的官员,撕裂族群,制造仇恨。

初选的“排蓝民调”与“人头党员”,已使候选人的形象遭到严重扭曲,把党内李文忠、林浊水、沈富雄等要求因贪腐辞职下台的这批人,归为异己分子,归为党内“十一寇”,群起鞭挞,在初选时,操作选票,让这些人落选。更严重的是,及其家人的胡作非为,内线炒股,收受礼券,插手官职,上演了一场令民众深恶痛绝的官场现形记。对贫困民众的恶言恶语,对“两蒋”的粗暴侮辱,“绿委”在“立法院”内大打出手,呈现在民众面前的就是整一个“”的形象,最后在“单一选区”中遭到惨败,自是必然的下场。

三、“立委”选后的策略对了吗?

“立委”选后,虽然内普遍认为高兴―个晚上就好,更严酷的选战还在后头。面对会打选战的,特别是善于制造议题与算计的谢长廷,如何应对?尽管高层也看到存在钟摆效应的可能性,看到了得票率的数字并没有值得太多惊喜的地方,但是能保证自己不出错吗?能保证五成五的“立委”得票率顺利转移到“大选”吗?

1、“扁吴会”引来政坛质疑声。

“立委”选后,主席吴伯雄和突然秘密见面,台湾所有的舆论几乎同声认为,不知道这次唱的是哪出戏。距离3月“大选”不到两个月时间,这场扁吴密会势必牵动选情,其政治风险深不可测。

蓝营主导“立法院”,有绝对优势,但任命“行政院长”是的权力,且不需“立法院”同意,过去六任“行政院长”,也不见征求过意见,如今任期仅剩两个多月却要与主席商量“内阁”人事,其居心何在,应该路人皆知。

虽然吴伯雄在山雨已来之际,公开说明“扁吴会”的三个内容,尽管谈的是十分在意的“中选会”、“公投绑大选”等争议问题的解决之道,但时机敏感,而这些议题过去都在台面上公开讨论,为何突然要辟“密室”协商呢?

如果是基于稳定政局的考量,在事情被媒体曝光之后,应该尽快把详情告知媒体与民众,以释众疑,让蓝营支持者知道其中的初衷与来龙去脉。但是方面却支支吾吾,表示不会主动对外说明,这就不能怪媒体喜欢揣测和大做文章。

回顾过去扁连、扁宋两次重要会面,惊人的相似点在于,当时都是态度谦卑、身段柔软,表示愿意接受蓝营的建言,但事后马上翻脸,伪装的善意与互信荡然无存。2000年连战与会面,表示会听取续建“核四”的建议,但连战前脚才走出办公室,台当局马上宣布停建“核四”。2005年“扁宋会”在台北宾馆登场,两人还达成了“十项共识”。但“蜜月期”还没过,在宋楚瑜赴大陆搭桥之旅前,无端指称宋楚瑜在美国密会大陆官员。

“扁吴会”之后,台当局马上抛出了“共同组阁”、发动“防御性公投”的议题。可见。与协商所承担的风险不可小视,无异于与虎谋皮。

2、马团队应改自闭为包容。

在“立委”选后,谢长廷突然抛出“有美国绿卡”,又称为“绿卡”风暴。小小的一张过期绿卡,谢长廷以其环环相扣的缜密逻辑,从“大意”、“惊慌”、“失措”,最后得出在台湾危机之时,将“出逃依

亲”、“出卖台湾”的结论,把归入不适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范围。但这个原不是问题的问题,烧得马阵营晕头转向。台湾社会对长女生在美国而拥有美国籍以及当年因在美读书、工作需要申请绿卡,应不致过于非难,连吕秀莲也公开说明,“无可厚非,放弃即可”。事情发展到今天,说明马阵营的吸纳良言与处理危机能力有待改进,也说明,谢长廷正以自己长于辩论而将拖进一场口水战中。

一是马阵营的自闭性有待改变。回看马阵营对事件的回应,就可以看出其轻敌与独善。在谢阵营再次跳出来说明诚信尽失,必须退选之时,马阵营还有人认为可冷处理,不用随着谢长廷的问题起舞。不仅是对对手的狠辣估计不足,而且与高层似乎也没有深入沟通。如不是竞选总部一位重要操盘手向强烈建议,必须亲自出面说明,否则事情可能已不可收拾。由此也可看出蓝营内部派系的矛盾,也就是平时最为党内诟病的马团队与其他辅选团队的沟通与配合的问题。

二是的能力再被检视。谢长廷28日两度出手打马后,直到当天下午才首度向幕僚坦承确实曾持有过“绿卡”,整个团队这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各方人马才开始密集热线联系,危机处理,但早已错失第一击的时机。从全家没有,到过去有现在没有,再到大女儿和姐妹有,六次出面才把话讲清楚,诚信与能力,这两点都失了分。

三是今后如何应对。其实绿卡事件的爆发,说明早就开始收集资料,随时准备出手。而马阵营为了应战才急召邱毅返台,收集打谢的“炮弹”,真让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对于谢长廷的缜密算计,马阵营如此仓皇接招,真认为躺着选也会赢?

不到临近投票日,的撒手锏不会这么早就使出来。“绿卡事件”,应该只是谢阵营小试牛刀,就已经使得马团队疲于奔命。离选举的时间越近,选战的恶质性越高,连蓝营也不得不承认谢长廷的手段与议题狠辣。

从选战正式开打以来,仍然像过去一样,被抛出的议题牵着鼻子走,主打民生经济的马阵营,又陷入了绿营“爱台、卖台”的假议题中。对于对手重抛屡试不爽的族群斗争的杀手锏时,马阵营阵脚大乱,马阵营的防备是否松了些?应对措施是否少了些?展现自己的能力与魄力是否不够些?广纳良才方面是否欠缺些?败选之后,各派系的人物已经集结在谢阵营,谢长廷重新启用新潮流的中生代。看到内那些帮不上忙的焦急的面孔,正是谢长廷希望的结果。

四、“立委”选举的得票率与“大选”

台湾“立委”选举,泛蓝阵营保住了五成五的得票率,泛绿阵营也保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之后需要观察的是,泛蓝能不能守住这五成五,泛绿得不得拉到中间票,这才是左右三月“大选”的关键。

1、的基本盘没有流失。

台湾“立委”选后,只选上27席,连1/4席次都保不住,的政治版图一路从浊水溪退到嘉义的八掌溪,除了台北县拿到两席,台湾中北部几乎是天下。

但对于这次“立委”选举的解读,不能单纯只从席次来看,因为选制修改的因素,得票率与席次并未成正比,过去采行复数选举方式,在配票和选战议题上的操作高出一筹,的席次往往高于得票率。今年一个选区只选一人,在席次上无法靠配票占便宜。这次选区的分配,未选就已注定要败,除了花莲、台东和澎湖、金门、马祖等离岛县市,加上平地与山地少数民族6席,这11席归属蓝营,基本无望。

这次在区域“立委”及政党不分区得票率方面,占38.1704%及36.9110%,仍维持四成的基本支持率。就政党票得票率来看,还有近三成七,另外还有的30多万票,保住了基本盘,绿营这次输的只是席次,并未输掉得票率。这次的基本盘加上新党的深蓝票,也只稳定在五成五左右,胜选并非因为够好,赢得绝大多数选民支持,而是因为实在太滥,让选民失望,尤其中间选民。这也是各界看“立委”选举时一再提到的要害问题,说明了蓝绿的基本盘不能被忽略。

1998年“立委”选举,还在三成以下苦苦挣扎,得票率只有29.6%,则有46.4%实力。政党轮替后,2001年的“立委”选战,“立院”版图重新大洗牌。亲民党与相继成立,两个新兴政党都瓜分到国、民两大党的票源,有趣的是,得票率不但未下降,还是第一次突破三成大关拿下33.4%选票,囊括89席。首战夺得7.8%选票,有13席。2004年“立委”选举,战果丰盛,是历次选举得票率最高的一次,达到35.7%选票,若加上也是绿军的得到7.8%选票,泛绿得票率更达43.5%,跟蓝军的46%多相差不多。今年,首次推出的政党票,投票率为58.3%,分配到14个席次,得票率是36.91%,经扣除得票率未达5%政党得票数,计算出得票率为41.87%。依政党得票率的结果来看,虽下降,但不算太多,与席次率相较简直是天差地别。

之所以在败选后还敢向谢长廷叫板,公开说明没有中间路线,虽然过去提出“新中间路线”,但是他所走的不是中间路线,他坚持的是“台湾主体意识路线”,并确信谢长廷“还在走这条路线”。可见经这次“立委”选举,已将深绿极“独”抓在手,而且很可能绑住谢长廷。从这次两人隔空交火,就可以感受到虽然这次身受“重伤”,但近四成的基本盘使得仍有可能为谢长廷的“竞选策略”定位。

2、两成选民未出来投票。

除了基本盘之外,还要看到这次选举有两成多的中间选民没有出来投票。这次选举,投票率只达到58.5%,不到六成,对照上次“大选”投票率近八成,显示约有两成选民在这次选举中缺席,还有约200万人没有出来投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蓝绿取向的中间选民和对政治较冷漠的年轻族群,这批人如果出来投票,这将是影响3月“大选”的关键因素。这次因为太烂民众把票投给,但是在这两个月的期间,一再宣传“一党独大”成怪兽,不要让“国民整碗捧去”,民众考虑到权力制衡的因素,有没有可能在另一场选举中选择?如果在“立法院”中再吃相难看,你争我夺,选民会不会对也一样失望?特别民众对经济愿景的期待,能不能提出让民众信服的规划?这些都将左右未表态的两成选民的态度,这些中间选民,将是左右“大选”的社会力量。

台湾这次选制是单一选区两票制,如果一个选区内只有蓝绿两个参选人对决,那就是检视民意最好的机会,之间或许只有微小的变化,但足以说明民众对参选人的评价,对所属政党的好恶。这次“立委”选举,完全把民生经济放在一边,大搞“去中国化”、“去蒋化”,大搞“绑大选”,所以只能得到三成多的深绿民意的支持,而没有大多数求稳定求发展的民众的支持。拥抱少数民意,放弃多数民意,因此大败。

3、蓝营五成五选票需顺利转移。

这次“立委”选举,泛蓝得到了近五成五(加新党)的政党得票率,随着3月“大选”日近,这五成五的选票能顺利转到马萧配上吗?如果能,就要继续努力。

“单一选区两票制”对地方派系、对组织战相对有利,“立委”投票前,对“泛蓝过半”应在预料之中。大赢之后,内普遍担忧,五成五的“立委”票的顺利转移,两成未出来投票的中间选民60天后的动向。这次为了单一选区的胜选,在提名候选人时,以胜选为主要考量,对地方派系要角有所妥协,这些人的素质不高,很有可能选上后自以为了不起,地方他第一,不服上面的制约。特别是那些在地方实力雄厚的“立委”,能否有效制衡谁也说不准。

“立委”参选时,当然会为自己的选情拼命,动员桩脚,全力以赴。选上之后,目标达到,那些家族势力,派系势力,在支持完自己特定候选人之后,接下来帮助选还会像为自己打选战一样出钱出力吗?所以,这次“立委”的选票,并不一定等于的选票。

还有中间选民因素,台湾的中间选民对并不是非常满意,只是因为对一再炒作政治议题极为反感,对经济持续不振感到忧心,实在有负民众的托付,这些人才给一次教训。但是“立委”选举已经给了教训了,3月“大选”呢,机会还会给吗?

所以,要让五成五的选票转投,让两成的中间选票也投,就如台中市长胡志强所言,“一定要深刻检讨,我们到底有没有让民众感动?”如果做好了,谢长廷寄望选民们出于补偿和平衡心理的“钟摆效应”就不易发生。

目前台湾政坛态势,有利于蓝营的“西瓜效应”,也有利于绿营的“钟摆效应”,要让选民感动,只有提出有利于经济民生的政策,这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台湾“立委”选举之观察 下一篇:八年的挫折:台湾民众的失望与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