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时间:2022-09-12 01:09:18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认知中产生冲突,激发起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一、概念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物理概念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中“速度”概念教学时,因学生对“运动”现象已有初步的感性知识,教学过程可设置以下背景问题:(1)同时起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3)百米短跑冠军同奥运万米长跑冠军,他们之间的快慢怎样判断?问题设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教师汇总众多学生自主探讨的结果,引出要比较运动快慢所涉及的关键词“路程”、“时间”,说明物理学中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概念形成过程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真正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二、规律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中多数定律是前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实验,再现物理现象,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就是从伽利略的“经验分析”到牛顿的“总结概括”这一历史过程形成的。再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做出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参与探究。亲自探究,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得出结论。事实证明,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不仅能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而且能在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习题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深刻理解和思考清楚,并理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过程中,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少同学虽会做题,但往往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说不清楚,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思路和思考过程的暴露。例: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是铜质的,实验室老师组织八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上,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求: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p铜=8.9×103kg/m3,g取10N/kg)对此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要知道这批水龙头的密度,需要知道水龙头的质量和水龙头的密度,由水龙头挂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测得重力为1.6N,可知水龙头的质量,而水龙头的体积可以根据在空气测得它的重力为1.6N,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求出水龙头所受浮力,再根据浮力求出排开水的体积,由于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像这样,教师只要在典型例题分析时,重视解题思路思考过程的暴露,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探究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活动——独立进行阅读思考和实验研究、相互讨论、启发、主动发现并获得知识。这样自主地经历探究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课前可准备一些仪器,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实验,尝试探究的过程,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和谐一致。

总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能教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校:卫风)

上一篇:漫谈影视剧与课文 下一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