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走出高原期

时间:2022-08-26 06:07:51

构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走出高原期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帮助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已经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特别对于那些工作5-10年的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学功底,但由于缺乏专业上的突破性发展,一直难以取得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发展低谷期,如何让这些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对于一个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主要结合我校在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过程中,对深度构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谈谈如何帮助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一、同课异构概念界定

所谓同课就是指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教学时间的同时性,所谓异构就是指不同教师设计的不同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比较式课例研究就是指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比较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教学效果,分析他们是否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学与教师个性特长之间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师职业经验的有效结合,在比较中激活教师的思维,帮助教师揭示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矛盾冲突,从而提炼出教学中的规律性因素,阐释教学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基本原理。

二、深度推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程序

1.确定明确的研究主题。通过教研组内的头脑风暴、教师访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热点,以教学改进过程中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在每次同课异构教研之前,要明确每次教研的主题,要求参与教师必须带着这个问题,听课、讨论,撰写教学案例。

2.备课前反复研读教材。每位老师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教研组主要立足于对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和教材的挖掘上,把过去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3.个体构想教学预案。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教研组推选一名或几名教师根据教研组内讨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开始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构想出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预案。

4.立足课堂尝试教学。个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检验课前的设想,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教学之路。任何教学是没有唯一性的,有的只是兼容性。每位教师对于同一课堂教学的理解既有和谐的共振,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记录听课过程中的自己的感悟、想法等。

5.深度交流研讨。听课后请执教老师说课,请参与听课的所有的教师围绕研究主题选择课堂中的片段,进行多侧面、深层次地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进行对比、反思、总结、重建,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6.修改完善教学预案。执教老师在听取了组内教师们的建议之后,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并把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片断摘录下来,同时结合大家的评课建议,对教学预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

7.研磨建立精品教学库。教研组在对教学方案不断研讨和尝试后,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师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再一次或几次的课堂实践,直至形成最佳教学方案。一、同一教师将不断生成完善的教案,在同年级不同的班级进行课堂实践。二、同年级未执教的教师根据完善后的教案融入自己个人的设想和符合自己班级的设计,进行教案再造和课堂实践。

三、今后“同课异构”的设想

我们认为,“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进”这两个核心展开。为了实现教师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我们要充分考虑“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建构,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以同一主题为核心。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2.以微格分析为手段。没有细致的观察就没有精细的分析,没有精细的分析就难有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就难以取得进步。所以,我们要借鉴微格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微格分析,更为全面地体察本人上课的过程。

3.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只有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而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问题解决的方向。

总之,在今后的“同课异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对同课异构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集体直面矛盾中碰撞,在自我反思中思考,在同伴交流中顿悟,结合智慧的结晶,螺旋式推进,一课三上或四上,努力上出学科团队的“品牌”课。

(责任编校:卫风)

上一篇:精巧预设,幸福生成 下一篇: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写字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