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方法与护理问题

时间:2022-09-11 10:37:47

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方法与护理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中,应用抢救措施并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在2011―2013年收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20例,对抢救措施和全程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20例急诊患者中,110例患者成功脱险,抢救成功率为91.67%;抢救时间在25―135min之间,平均抢救时间42.5±8.2min;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7%。结论: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灵活的急救措施,并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抢救措施;全程护理

我国工业生产、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事故、交通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直线上升,从而产生了众多的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创伤位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成为第三项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1]。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而言,病情比较复杂,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死亡率极高。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急救技术和体征监测技术不断完善,有效降低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20例进行急诊抢救和全程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1―2013年收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龄在8―74岁之间,平均年龄38.6±7.4岁。创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62例,高处坠落23例,机器压伤、挤伤10例,打架斗殴11例,自伤2例,其它12例。主要创伤部位:四肢和脊柱骨折55例,颅脑损伤22例,胸外伤18例,腹部伤16例,其他部位9例。就诊时有12例患者心跳停止,没有呼吸,64例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1.2抢救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氧气,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心跳停止、没有呼吸,就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颅内压较高,就在静脉滴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250ml,病情危重可再使用地塞米松5mg。患者出血或休克,就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液,同时进行止血和输血操作。患者存在开放性伤口,就对伤口进行清理并闭合。患者出现血气胸,就采取X光照射检查和穿刺,若病情严重可以开胸检查,并且进行胸腔的闭式引流术。患者腹部受伤出血,应该进行腹腔穿刺、透视、B超检查,从而对症治疗。对于多发开放性的损伤、颅内血肿、内脏破裂者,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手术准备,防止出现漏诊现象。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 对严重创伤而言,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患者和家属会产生紧张、焦虑、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保持沟通,安慰家属,从而稳定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理解支持并积极配合救治措施。

1.3.2伤情判断 准确了解患者的伤情,是急救的前提和基础,能够加强治疗措施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严重创伤患者通常病情比较复杂,会出现损伤性休克。医务人员对伤情判断时,要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看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同时向家属询问是否有其它病史。

1.3.3充足给氧 氧气是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有供氧意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以采取氧气罐、吸痰器、气管插管器械、面罩呼吸器等吸氧方式。患者如果是颅脑损伤,就必须对呼吸道进行清理,将呼吸道内部的异物和分泌物清理干净,并及时给予氧气。必要时,可以使用纱布对呼吸道进行清理,若呼吸骤停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操作[2]。

1.3.4伤口处理 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经常存在开放性的伤口,应该检查患者的出血情况,并进行止血。对于单纯的头皮出血患者,采用包扎止血法;对于出血创面较大的患者,采用纱布覆盖、绷带缠绕的止血方法;对于四肢骨折、皮肤撕脱的患者,采用气压止血带的方法,同时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者,采用明胶海绵敷贴的处理方法。

1.3.5循环保障 严重创伤患者在出血性休克时,常用的扩血容量液体是乳酸格林液。若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达不到正常值,就应该进行止血,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液。病情危急时可以对患者进行输血,从而为进一步治疗和手术奠定基础。

1.3.6动态监测 其一,对患者的神志、瞳孔、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救治。其二,患者检查时最好采取平稳的,对可疑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多发性创伤更要仔细防止漏诊。必要时可以使用CT检查、B超、X线等进行辅助检查[3]。其三,如果患者出现血压过低和休克,应该重点检查内脏器官,同时进行胸腹腔穿刺。如果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诊断为内脏损伤造成的出血性休克。

2结果

120例急诊患者中,110例患者成功脱险,抢救成功率为91.67%。抢救时间在25―135min之间,平均抢救时间为42.5±8.2min。对患者采用全程护理的方案,患者非常满意40例,基本满意62例,总满意率为92.7%。

3讨论

3.1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指的是身体多个部位的创伤,并且至少有一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从医学的专业角度来看,严重创伤并不是创伤部位的叠加,而是多种病情的相互作用。严重创伤患者通常的临床表现是出血性休克、感染、低氧血症、器官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比较严重,生理功能混乱[4]。另外,严重创伤的救治困难大,治疗手段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2治疗与全程护理 由于严重创伤的特点,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医务人员就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同时根据具体的病情,在准确评估之后采取灵活的救治措施。另外,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多变,所以护士应该采取全程护理的方案,积极协调应对,以服务患者为宗旨,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罗丽娟. 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J]. 山西医药杂志,2014,04(09):463-465.

[2]周海鹏,王霞. 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3(12):56-58.

[3]冯晓薇,吴仙蓉,吴鲜花. 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 中外医疗,2012,24(020:144+146.

[4]潘瑞钰. 严重创伤1682例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1):42-43.

上一篇: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 下一篇: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临床实际需求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