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彩中预设 在预设中生成

时间:2022-09-11 08:29:55

【关键词】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27-0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理想课堂呈现出来的绝妙风景。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精彩生成。

一、生成也可预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孕育着创新,都可能诞生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因此,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我们要学会观察、倾听,随时捕捉智慧的声音,选择有效的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苏教版第十册第85页有一道思考题:

(1)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得数的规律。

■+■+■=

■+■+■+■=

■+■+■+■+■=

(2)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

在备课时,笔者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预设,首先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会用通分或者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同时,有的学生会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因此,笔者打算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生成重在过程

在学生交流完通分、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后,笔者追问:“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几秒钟后,班上的“数学小博士”激动地说:“我们可以借个■。”

多么直观形象的一个“借”字啊!但他的这一想法却让其他学生有些懵懵懂懂。于是,笔者示意他先尝试独立完成,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遗憾的是,其他学生依然不知所措。于是,笔者请我们的“数学小博士”登台讲解:也就是在原式后面再加上一个■,这样从后往前计算:

■+■=■,■+■=■,……■+■=1。因为借了一个■,也就是多加了一个■。要使结果不变,当然要减去一个■,所以正确答案是:■+■+■+■+■+■+■=1-■=■。

太精彩了,不愧是班上的“数学小博士”!其他同学也情不自禁地为他奇妙的想法鼓起掌来。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于是,笔者趁热打铁:“你们能借助正方形来思考这一题吗?可以分小组讨论。”话音一落,学生们立即开工了,有的埋头画图,有的三五成群地讨论……到底还是集体的智慧胜过一切,不一会儿,好的方法就诞生了。

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不断平均分,阴影部分为■,空白部分为:■+■+■+■+■+■+■=1-■=■。

非常简洁明了,并再次验证了刚才的结果。同时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把数学和图形结合起来,不知不觉地就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三、生成终在教“慧”

精彩的生成不仅来源于精心的预设,更离不开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只有相互平等地交流、对话,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正当全体学生沉浸在体验成功的喜悦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老师,那■+■+■+■+■=1-■吗?”

“真不简单,我欣赏爱提问题的你!”于是,笔者立即放弃原先的教学设计,板书出■+■+■+■+■=1-■。“等于1-■吗?”

“等于。”“不等。”教室里立即辩论了起来。

“究竟等不等于1-■,算一算不就知道了吗?”

“用正方形好像不太容易解释了。”学生又开始抓耳挠腮了。

有人自语道:“还是借一个看看吧!”

“对,借一个■,■+■=■,■+■=■……■+■=■。”

所以■+■+■+■+■不等于1-■,而等于■-■。

“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刚才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活学活用了。”笔者继续追问:“那■+■+■+■+■又等于多少呢?你们发现一个奇妙的规律了吗?”

全体同学一致认为■+■+■+■+■等于■-■。

集体交流后都惊奇地发现:n个单位分数连加,后一个加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加数分母的2倍,它们的和可以用第一个加数的2倍减去最后一个加数……

看到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兴趣盎然,笔者趁热打铁,又增加了两道“智力大冲浪”的练习题:

■+■+■+■+……+■=

1-■-■-■-■-■-■=

第一题的加数现在分子不都是1了;第二题也不是连加了,怎么办?

经过思考,有的学生马上想到运用“转化”策略。第一道题:把分子不是1的转化成分子为1;第二道题:利用减法的性质,可以转化成1减去几个单位分数之和。

本节课笔者虽然没有完成预设时的教学内容,但笔者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的价值就在于教“慧”学生,以生为本,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精彩,学生就会多一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发展。

(责编 林 剑)

上一篇:《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练习课教学实践及反思 下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要重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