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喻人生自逍遥

时间:2022-09-11 08:16:19

钧瓷的名贵在于它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其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谓“窑变无双,钧瓷无对”。每一件钧瓷都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古有民谚曰“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现在民间又有新的谚语“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收藏几件钧瓷,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收藏和经营钧瓷的人,常常也会因钧瓷的神奇沾染几分传奇的色彩。

本期我们要走近的钧都瓷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建峰就是这样一个和钧瓷结有奇缘的人。从1984年入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以来,他曾亲自组建了河南省禹州市钧都企业集团总公司,一直从事中国钧瓷的出口业务。后来,喜爱冒险的温先生又下海创办了钧都瓷业(深圳)有限公司,仍以钧瓷为伴,苦心经营着他的钧瓷梦想……

瓷出地道 人出诚信

温建峰的公司在深圳罗湖区黄贝岭商城内。他平时总是一身古朴又飘逸的唐装,唐装的颜色也总是鲜明的红色和深沉的黑色。说起对钧瓷的钟爱,温先生一言概之:钧瓷的神、奇、妙、绝的艺术魅力让我为之一生追随。

温先生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这里是一个普通的中原小镇,有着无异于它处的山野、房屋和淳朴的乡民。可就是这个普通的小镇,却孕育出了享誉世界的钧瓷文化,被称为中国钧瓷的故乡。自唐、宋以来,乡民们便在此取土造瓷,历经千年,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有人赞曰:“神后钧瓷好,黄土变成宝”。

生长在如此制瓷宝地的温建峰从小就耳闻目睹制作钧瓷的艰辛。上个世纪80年代,他接过祖辈传下的手艺,建造子属于自已的瓷窑,自己亲手制作钧瓷。20多年过去,这些手法稚嫩的作品还收藏在老家的祖屋里,他一直舍不得卖掉。温先生常常引用一句俗语“货出地道”,即是说必须按照正规的、真正的地道工艺制作、生产,才能出原汁原味的精品。他举例说,有人曾在其他地方试烧钧瓷,但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地道。因为用的不是神后镇的黄土,用的也不是钧瓷的传统手艺。温先生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钧瓷行业中液化气窑炉烧造钧瓷已蔚然成风,这是在钧瓷烧造上的重大改革,将钧瓷成品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但液化气窑炉烧制的钧瓷虽然色彩比较鲜活洒脱,但看起来比较粗俗、显假,没有煤烧钧瓷釉色浑厚深沉,已失去了钧瓷的固有特色。相比之下,温先生更钟情于传统工艺烧制出的钧瓷。因为他始终认为做人、做生意要像钧瓷生产一样,踏踏实实,诚信待人,掺不得假,揉不得沙子,讨不得巧,只有这样,人才做的“地道”。

瓷之窑变 得失自若

钧瓷以釉厚为本,以窑变为神,以开片为奇,以出现景观为绝。千奇百怪的窑变,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照下欣赏有不同的观感和情趣,被古人誉为“神笔”。

温先生给我们讲解了钧瓷的制作过程。一件钧瓷能否成为精品,关键在于钧瓷的窑变工艺。温先生说:“烧制钧瓷自古就有十窑九不成和生在成形,死在烧成之说。窑变最难让人预料,就像初为人妇的女人生子,俊、丑、男、女一概不知,既让人兴奋又使人不安。”温先生意味深长地说: “同一种釉入窑,入窑一色出窑万色,烧造钧瓷可以说是泥土与火焰的梦。”而钧瓷的绝妙之处也恰恰在于这种难以让人预料的窑变过程,“钧瓷成对入窑,窑变无双出炉”的艺术境界给人无穷的联想和艺术享受。

温先生说钧瓷窑变好比人生,得失之间有好有坏,得也不一定值得欢喜,失也不一定值得伤悲。对个人得失的态度,一是要淡泊平生,二是要宠辱不惊,镇定自如。

瓷外有神 商外有心

温建峰在钧瓷经营的道路上历经了太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楚,使他更淡于功利,甘于寂寞。温建峰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之余呼朋唤友一起喝酒。他对酒和钧瓷有着一种特殊的理解。温建峰说他在酒喝到微醺时,总是喜欢独自对着钧瓷沉思,看着钧瓷色彩交融流布之处,或似雨后虹霞在天;或似深峡旷谷飞瀑,其朦胧隐约,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无穷。这种观赏钧瓷的独特乐趣是他人无法领略的。

温先生说钧瓷其色可赏,其声可闻。钧瓷釉面晶莹剔透,纹理清晰,钧瓷开片裂纹之声,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有幽邃玄微;不啻天籁,静夜闻之,令人浑然忘我。其开裂之纹络,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这是钧瓷舍色彩之外,另具神韵之处。

或许正是受钧瓷这种“色彩之外,另具神韵之处”特色的影响,温先生坚持认为,商人不能只会在商言商,在商业经营之外还要对更多、更大的事业有心,甚至要倾注更多的心血,要像钧瓷“瓷外有神”那样做到“商外有心”。近些年来,面对传统的钧瓷制作技术面临失传的困境,温建峰投入巨资在各地举办了多场钧瓷文化宣传活动,目的是展现当代钧瓷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宣传钧瓷收藏鉴赏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认识钧瓷,传承钧瓷的文化。温建峰说“为让我们的钧瓷永保它的艺术魅力,并且传承千年而不衰,我个人投入全部的精力和财产也不后悔。”这大概也是温建峰在“商”之外用心最多的事情。

长年累月辛劳,温建峰坦言自己觉得很累。提及能够令他维持对钧瓷热诚的原因,他坦言是自己对名利得失有个人的看法,他说:“我们活在人世间,必有所得,必有所失。得与失都是自己的缘分,重要的是心中的坚持没有一分增减,要随着缘分,心静如水,方寸间自有天地。”

正是有这份淡然,温建锋不但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成为一位逍遥的“生活家”。

上一篇:徽商西门庆的“原型”生活 下一篇:东成西就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