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巴金译笔下的《快乐王子》

时间:2022-09-11 07:45:25

林徽因和巴金译笔下的《快乐王子》

【摘 要】众所周知,童话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儿童的身心成长有着关键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目前出版的《快乐王子》主要有两个中文译本,分别是由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民国才女林徽因(辽宁教育出版社)所译。本文将从语域(Register)的角度,对比二者的译文在词汇、句式上的差异。

【关键词】快乐王子;语域;翻译

《快乐王子》这本童话集举世闻名,脍炙人口,被文学界推崇为童话经典,它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作品,收录了王尔德创作的全部童话,这9个故事是:《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星孩》。王尔德童话的特色主要有:①语言准确、机智、趣味;②语言让人沉醉,童话都营造了极美而又忧伤的氛围;③寓意深刻感人,故事中主人公有人类,也有精灵,还有动物,他们具有极其强烈而悲壮的牺牲精神,读来十分感人。

本文将从语域(Register)的角度,对比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以及民国才女林徽因所译的《快乐王子》译文在词汇、句式上的差异。“语域”这个概念由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指的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包括3方面:语境(field,主要指语言内容),交际者(tenor,主要指谈话者之间的关系)和方式(mode,主要指语言正式度)。

1首先是语境

本文主要从措辞的角度,探讨二者译文在语境方面的差异。王尔德在这本童话集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词汇,向读者呈现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巴金和林徽因在这些词汇上的处理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例如:

(1)原文as beautiful as a weathercock 译文:玉树临风,英俊不凡;像风向标那样漂亮

(2)原文:passion-flower

译文:娇艳的花朵;西番莲花

(3)原文:satin gown

译文:华丽的衣服;缎子衣服

(4)原文:ebony

译文:沉檀;乌木

(5)原文:the Palace of Sans-Souci 译文:无忧宫;逍遥自在的王宫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前者是林徽因译本,后者是巴金译本),可以看出,林徽因译文的语言更加书面化,文学色彩更加浓厚,如“玉树临风,英俊不凡”、“娇艳”、“华丽”、“沉檀”和“无忧宫”等。而巴金译文的语言更加口语化,使用的语言比较朴实直白,如“像风向标那样漂亮”、“逍遥自在的王宫”等。从翻译的准确度来说,两者的译文都是忠实于原文的,区别就在于语言风格的选择上。

2其次是交际双方的关系

人称的使用在谈话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第一人称通常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第一人称的“我们”也更加容易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会带给读者特殊的感受。此外,某个特定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语言使用习惯(句式),换句话说,不同的语言习惯也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请看以下例子:

原文:“Ah! But we have, in our dreams,” answered the children.

林徽因的译文:学生答:“我当然见过,不过是在梦里。”

巴金的译文: “啊!可是我们在梦里见过的。”孩子们答道。

这个例子中,原文是一群孩子的回答(他们曾在梦里见过天使)。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和巴金在人称的处理上是有区别的,前者用的是“我”,后者则是“我们”。其次,巴金的译文保留了感叹词,体现出孩子的惊讶程度,并且句式的语言风格更加接近孩子的语气,更加口语化;林徽因则把感叹词省略,语言比较简练,偏书面化,比较像是大人的口吻。

3最后是方式,即语言的正式程度

这方面主要通过措辞的正式程度来体现。例如:

原文:

He was very much admired indeed.

巴金的译文:他的确得到一般人的称赞。

林徽因的译文:如此姿态让所有人倾慕。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译文所使用的词汇“倾慕”明显要比巴金译文中的“称赞”更加书面和口语化。

再看以下例子:

原文:

The streets looked as if they were made of silver, they were so bright and glistening.

巴金的译文:街道仿佛是用银子筑成的,它们是那么亮,那么光辉。

林徽因的译文:天地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地上结着厚厚的冰,街道犹如蜡烛做成的一样。

这个例子也很明显体现出两位译者在语言正式程度上存在差异。巴金的译文更加口语化,即属于非正式的语言风格。而林徽因译文善用文学语言,比较书面化,更加正式。

通过“语域”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同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两位大家的译文却各领:巴金译文的语言更加口语化、朴实自然,而林徽因译文则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较书面化、正式程度更高。

童话作品一般有两种阅读途径:书面阅读和口头讲故事。因此,结合两位译者的译笔风格来看,如果选择书面阅读,林徽因笔下的《快乐王子》更能给读者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如果口头讲故事,巴金译笔下的《快乐王子》将会更加清晰易懂。

作者简介:

骆靓靓(1989.5~)女,汉族,籍贯:福建省泉州市,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提高中学生排球发球稳定性的探究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