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外企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方法探索

时间:2022-09-11 07:20:38

有效促进外企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方法探索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外企迎来了发展良机,其数量及规模都有较大提升,另一方面在外企财务管理环节,受制于多种因素制约,尚需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促进外企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从外企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制约影响外企财务管理水平的因素,总结促进外企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外企;财务管理水平;因素;策略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外资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税务制度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外资企业应对这些制度及法规加以研究,以期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

一、外企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性及意义可以从企业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作为外资企业自身来讲,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经营及企业经济利润,而与国内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资本投入、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会计监督等环节都要更为复杂。因此,基于外资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外企应注重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完善及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及方法,以此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其次,从外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看,外资企业数量及规模的扩展,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下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外资企业为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在资金投入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而在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实施开展了现代企业改革,国内企业纷纷建立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与前期相比,外企所享受的各种优惠在幅度及范围上有所缩减,再加上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引发金融危机发生的各类潜伏因素众多,外企要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有效应对外部发展形势,保障稳定的经济效益,客观上也需要企业强化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

二、制约影响外企财务管理水平的因素探究

1.外企税收政策调整

从政策层面上看,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初具雏形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国家在外企税收政策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新税制适度将外企在税收等方面的便利及优惠范围收窄,一方面给国内现代企业创造了与外企同步竞争的平台,另一方面各种新增的外企税收项目,如教育税,城建税等,也一定程度上压缩及挤占了外企的利润空间。

2.资金来源单一化

外企企业在发展资金的来源上较为依赖母公司,一方面便于对外资企业的资金成本加以控制,但另一方面如母公司遭遇资金困境,无法及时足量提供外企发展资金,外企极易面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外企资金贷款等环节又有众多限制,外企可供抵押的物资较少,当外企面临资金危机而又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时,外企财务管理风险极高。

3.财务管理体系独立性差

一般而言,外企在财务管理及业务经营开展中,要严格遵守母公司制定的经营及发展战略,外企在行使权限时,各种限制因素及条件较多,这就会导致外企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上自主性不强。此外,外企母公司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准则及资金,税收方案可适用于本国地区及范围,与国内实施的外企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在兼容性上较差。上述因素会导致外企财务管理陷入被动。

4.资本构成的多样化

现阶段,我国在吸引外资投入上力度较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外资在数量及规模上都呈现出递增趋势,由此也使我国经济市场中资本构成更加丰富多样。在此形势下,外资通常会寻求联合,实施并购,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及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我国在外资资产评估及外资税收管理等环节尚需进一步完善,这就导致外资企业在开展内部财务管理时,与外部政策及环境无法无缝衔接,增大了其财务管理的难度。

5.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化

外资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既依赖于母公司,又需要健康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辅助,但现阶段,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多变,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较高,外企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稳定性不足。在此背景下,如因经济危机导致母公司发展出现波动,一方面会直接波及影响到外企的财务管理过程,另一方面也会使市场汇率、利率异常,进而影响到外企在货币,资金汇兑等环节的财务活动。

三、有效促进外企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策略探讨

1.与母公司做好协调沟通,构建针对性及适应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体系

如前所述,我国外企财务管理既在政策及相关制度规定上受到一定限制,又高度依赖于外企母公司财务管理及经营战略。因此,外企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及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做好与母公司的协调沟通,加深财务信息共享程度,确保其财务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匹配我国制定实施的外企财务管理制度及法规;另一方面又要对我国基于外企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母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与我国外企财务管理政策的密切度和衔接性,使外企财务管理体系达到母公司财务管控与外部财务政策管理互相兼容匹配的效果。此外,在对外企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及控制时,外企母公司要注重丰富管控的方式方法,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细化、财务管理目标确立、财务管理职责划分、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等途径,确保外企财务管理实效性及针对性的提升。

2.拓展外企财务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外企发展资金

外企在财务资金来源上应打破单一化的母公司资金注入的方式,拓展外企资金筹资的通道,一方面有效应对财务风险及经济危机余波影响,另一方面避免外企资金链出现断裂。外企财务管理中,应注重通过以下途径筹集发展资金:首先,可以通过发放债券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其次,可以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进行权益融资;第三,借助于外企企业客户群体,对外企与客户间的信用条件加以调整,从而使外企的销售结构及资产得以优化,以满足外企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在外企资金筹集的过程中,要将筹资的需求与外企销售业务的增长情况加以比对,根据财务预测及财务分析报表,来对具体的筹集资金数额加以确定,以规避资金筹集风险。

3.完善外企会计管理制度及成本管理制度

首先,外企应在参考母公司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对我国实行的《会计准则》加以研究,对外企会计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和优化,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及规定,开展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外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参照《会计准则》,又要结合外企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对财务信息加以全面整合,以保障会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其次,在外企成本管理制度建设上,要对企业前期的成本管理实践及经验进行整理,然后将企业产品及服务所需的现实成本与之加以对比,以此为基础建构外企成本管理体系,外企母公司在汇总各分公司成本耗费的财务信息后,再对相应的产品及项目进行优化及精简,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外企经济效益。

4.建立外企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及财务约束及监督机制

外企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众多制约影响因素,其在抵御外来因素的侵袭环节能力相对较差,基于这一状况,外企财务管理应注重建立及完善外企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以便于及时发现并消除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隐患。在外企财务风险隐患的预测上,要注重对企业的筹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的经营扩张等环节加以重点监控,在此基础上,构建外企财务风险定量指标,使其全面涵盖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周转能力、负债及偿债能力等各方面。在外企财务约束及监督机制建设上,要对相应的财务约束及监督制度加以完善,实行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制,以提高财务约束及监督的实效性。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外企财务管理的环境更加复杂。外企应对制约影响其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注重通过与母公司强化财务信息沟通、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体系、拓展财务资金筹集渠道、完善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及财务风险预防制度等多个途径,保障外企财务管理及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虎.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5,(4):220.

[2]姚雪玉.小议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5,(1):128+130.

[3]鄂莹.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提升应对风险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3,(22):93.

[4].邱静.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J].中外企业家,2012,(14):47-48.

作者简介:齐杰(1977.02- ),籍贯:辽宁锦州,职称:中级会计师,发展方向:高级会计师

上一篇:电子商务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下一篇:注册会计师会计舞弊识别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