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方法探悉之一

时间:2022-09-11 06:24:16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方法探悉之一

笔者自走上西部农村教育岗位30年来,一直梦想成为一个专业发展的教师,虽没有获得多大的成就,但于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关于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方法的一点认识。首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走进学生中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伟大力量是完不成重大任务的。教师如果从对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去想,从当好“园丁”的角度去想,去做学生成长的百年之计,高度的责任心就会滋生关注学生发展变化的“爱心”。从“爱”的心地出发走进学生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同位”引导,不做“保姆”、“主任”。在学生身心发展上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不做管理的“保姆”、“主任”,让学生多一些自主、自然发展的空间。要严爱相济,管严优等生,照顾后进生,一视同仁,亦师亦友,拒绝居高临下、简单、盲目的工作方法,否则是永远不会走进学生心灵的。“同位”能帮助教师越过代沟融入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了解所需。有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方面需求的预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施爱,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不良习惯。“同位”思想能帮助教师做到与学生的心与心交流,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关心着、被爱着。“心动才会行动”,激动的心才是行动的源泉。要牢记和学生同位,在和学生分享喜、怒、哀、乐的过程中教育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改变现实,主宰自己的人生。

2.要坚持公平、公正、尊重的原则。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论学习好坏,都在激励引导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作公正、全面的评价。要慎重对待双差生,不能戴有色眼镜,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有更大的进步。做不到公平前提下的因人而异,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不要轻易施教。在对待学生问题上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要在批评中渗透“爱”、“信”、“宽容”。“爱”和“信”、“宽容”是和谐的源泉,来自这个源泉的“晓之以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向你倾诉、交流,向你寻求帮助,初次接受后的感激可能使他们忘我努力。平时要多鼓励,用时间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和“信”、“宽容”是真的、不变的。“信”学生,积极创建他们展示优点的平台,就能让他们借“你能行”消除自卑感,展现潜能,飞得更高更远。

4.要有动态观念。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变化的个体,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观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有可能查漏补缺并不断分析、总结得失,讲究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萌芽中的不良行为现象。了解日常动态,便于及时地进行教育引导、施爱,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方式都可以大胆尝试,时间长了,就“得心”而应手了。

二、课堂教学中成长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搞不定、搞不好课堂教学,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最优化,就谈不上够格,何谈专业化?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成长。

1.教学目标的确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设计做好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就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目标确定,既要符合原著、编者意图,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论语》十则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教师要确定四个理解目标:自然现象,众木凋谢后,松柏依然“挺且直”,岁寒有“三友”――松、竹、梅,其一;社会现象,小人与君子、凡人与品行高尚之人的区别,唯在面对厉害、乱世、事变中才行,其二;环境造就人,高尚品格的形成必须经过磨炼之苦,“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其三;比较 “众木”才能知道自己不足,这是自知之明之途径,其四。

2.导入。新课导入应追求自然、新颖、巧妙、水到渠成。讲究与新课重难点相联系,有助于新课重难点的突破。切忌生搬硬套地导入,或从虽有联系而不关紧要的方面导入。如《谈生命》(冰心)一课的教学中,有位老师从《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导入,这乍看来与《谈生命》不相及,细想却与课文主题衔接紧密。最终人们记得的仅仅是所欠的“三碗”酒钱“十九文”,“摸出”还了“四文”大钱,人将死而欠帐未了。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反思人生、生命,而且为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到大海……”做了伏语,教学效果有“朝花夕拾起,温故知新来”的愉悦感。

3.新课教学。应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导”与“放”,“放”基本的、简单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导”教学重难点。学习中难以突破的地方,要适时做“导”,如对优秀学生点到为止,自主发展。如《丑小鸭》一课教学中,有老师“放”丑小鸭遭遇经历部分的学习给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表述,教师一边归纳一边板书关键词。“导”《丑小鸭》中的“丑――骄傲、嘲笑、歧视、排挤,美――善良、梦想、追求、坚持、逆境”的感知,再延伸去,引导明晰社会人生之丑、美百态。2013年春晚“保安”之骄傲是美,“说人者不到人”是丑,“到人者不说人”则美丑参半……“对那帮家伙说‘人之初性本善’,有颗善心,善待他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导语)。“导”与“放”恰到好处。

4.“两主”、“两全”等原则的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好,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也好,都不能顾此而失彼。主导要引导方向,引导过程,控制脱题、走调等;主体要明确,顾全是为大局,是说不因个别而误多数,有了全体意识,绝不能没有个体,不然只是“残体”;均衡照顾每个个体,那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全体――整个主体,有余勇就贾、有余力便长才是整个主体。实践中要辩证地把握“两主”、“两全”的原则,必须循序渐进,和学生同位施教、同位感知。慢点!别急!别躁!

5.示范。现身说法、举例说明的说服力是有目共睹的,说服力的大小取决于示例的价值、典型性,所以,在设计课堂示范时应当充分反思选择示例,切忌范例展示的随意性,以免尴尬或适得其反、偏向、无效。

6.板书、课件。板书、课件同属教师所创造的课堂教学资源。板书、课件的设计应围绕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的学习突破来进行,切忌追求繁、多、全,不必要的一律不板书,多余的文字、符号等内容一律不留。

7.反思、积累。没有反思、积累就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就只有一生守候一种教学模式、单一的方法,学生反感,自己抱怨,只能让自己浸泡在一天天的苦恼日子里。反思、积累应渗透在教育教学各个角落、环节中,它既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又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记录。“吃一堑长一智”,要想成长,就得反思、积累。

8.评课。评课就是反思分析授课的优劣,反思分析与高水平标准的差距,反思分析改进的途径与方法。所以参评者首先要明确熟知所评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熟知该教师课堂技能、课堂艺术水平层次特征等素质基础,再就所授课提出最近可发展的建议意见;否则就没有话语权,起不到有效促进被评者专业提高的作用。

9.资源整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优化教学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完成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应用、整合各种综合的、开放的教育资源,如教材及来自图书、报刊、社会网络、影视、广播等等渠道的教育资源都是可整合利用的。

没有广泛的学习、涉及,拿什么来整合优化教学?要牢记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的前提是成为一刻也不停息学习的人。

上一篇:体验生活,学会创新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