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及体会

时间:2022-09-11 04:16:55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及体会

[摘 要]为了进一步了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方法根据心理专家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里健康量表》问卷共有6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别有5个等级供学生选择,5个等级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用1、2、3、4、5表示。问卷主要考察强迫症、偏执、敌对、人际关系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分别包括不同的6个项目。初二(5)班全班总人数51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8人,全部参加回答问卷上的60个问题。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男生女生都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两个因子上存在轻度的心理症状,此之外女生在强迫症、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上都存在轻度的心理症状。说明女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多于男生。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心得体会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隔代管理教育、父母离异及单亲家庭教育等因素,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成绩等等。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专门论初二学生就区分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鉴于此,我校以班为单位进行了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研究,我作为班主任对本班男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对比,探讨正处于青春期男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特点及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各科文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渡过美好的初中生活。

1材料与方法:

1.1根据心理专家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将答题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要求调查环境保持安静,营造信任的调查氛围,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调查问卷不要求写姓名,只要在问卷上注明男生或女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在每1个项目后面的5个选项中选择,即对适合自己的选项上画圈。并要求学生当堂作答并收回问卷。初二(5)班全班总人数51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8人,发放问卷51份,收回问卷51份,应试同学参加回答问卷上的60个问题。

1.2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里健康量表》问卷共由60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后分别有5个等级供学生选择,5个等级分别是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按等级的程度用1、2、3、4、5表示。

中学生心里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由以下10个因子构成。

强迫症状:包括3、10、12、22、23、48共6项

偏执:包括11、20、24、26、47、49共6项

敌对:包括19、21、25、50、52、58共6项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4、17、18、45、52、58共6项

抑郁:包括5、13、14、16、44、57共6项

焦虑:包括6、15、34、43、46、56共6项

适应不良:包括1、8、9、29、39、41共6项

情绪不平等:包括2、7、27、32、35、53共6项

情绪不平等:包括2、7、27、32、35、53共6项

2评分依据与判定标准:

2.1评分依据: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积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是由60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10个因子),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再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

2.2判定标准:

2.2.1填完10个分量表(10个因子)的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的症状。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2.2.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除了用10个因子的评定分数值进行判定外,还可以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

2分――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问题。

3分――3.99分,表示存在中度的问题。

4分――4.99分,表示存在较重的问题。

如果5分,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3结果与分析

3.1因子分值与量表总均分的判定结果

3.2分析 从上表的量表总均分看出,试验班的男女同学总体上不存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表因子分的最高分为2.49分,低于3分,说明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因子分的评定分值上看出,本班男生女生在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心里不平衡等四个因子方面都表现良好,不存在心理问题。但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两个因子上共同存在轻度的心理症状。学习压力问题主要反映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情绪不平衡问题反映学生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提示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必太看重日常考试成绩,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之外女生在强迫症、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上都存在轻度的心理症状。结果说明本班女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多于男生。这些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具体表现为:强迫症中表现为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别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敌对问题反映受试者觉得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经常与别人争吵,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表现;抑郁问题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无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焦虑问题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等问题。研究结果提示教师和家长,在女孩的日常教育和生活中更应该注重她们的细节变化。因为初中女生在对人不安、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存在着比男生更为严重心理问题。女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她们更易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和困扰。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后对女中学生应该更加重视,尤其是对她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认识要及时到位,多与她们谈心,做她们的知心朋友。对许多女中学生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后劲不足,不要认为是她们智力、能力比男生差,相反要给予多鼓励帮助她们树立学习自的自信心等。

4结论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等心理问题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女同学的心理问题表现比男同学的多。提示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发现青春期孩子的思想细节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提示当前学生的减负措施的落实值得深思。

5体会

目前初二(五)班学生与初一刚进校时相比,学生总体上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成绩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学生总体上比较听话、好管理。但是最近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成绩突然下降,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学生上课表现很乖,可是精力不集中,人在教室心在外;2)个别学生不学习或想放弃学习;3)课堂提问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怕提问;4)个别学生考试试卷不认真作答或甚至不答题就交白卷、个别经常不按时交作业;5)部分学生出现与家长意见不统一,闹情绪,有事闷在心里,不告诉家长,又没地方倾诉,因此表现出闷闷不乐;6)更严重的是个别学生则跟家长赌气干脆不愿意回家,情愿在同学朋友家留宿;7)个别学生开始表现有恋爱行为。身为班主任,看出学生的一举一动不对劲,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先采用与学生谈话,再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心理原因,同时帮助家长了解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问题,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帮助问题学生走出捆扰。通过家访调查了解,结果表明:问题孩子大多为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尤其是母亲再嫁或父亲再取后,孩子得不到确保的父爱或母爱所致,甚至有个别离异或单亲家长则表示对孩子失去信心不想再去管孩子;其次是部分父母在日常管教中不注重教育方法,只注重考试结果,导致孩子害怕考试、害怕考不好而比批评,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无法改变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学习,不必要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特别是问题学生,家长和教师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而不应该放弃对孩子不管不问。同时在家长会上呼吁家长学会换位思考,家长也有学生经历,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孩子一生要考的试太多太多,不可能每次都能拿到理想的成绩,理解孩子并采取减压措施。提示家长朋友,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与家长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呼吁家长平时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平稳发展,比一味强调考试成绩更为重要。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协调、配合、努力下,目前问题学生的问题已得解决,本班主任已荣幸成为学生可以信任的好朋友,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上一篇:经常性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一篇:浅谈药品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