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测评成为愉快之旅

时间:2022-09-11 04:13:12

让知识测评成为愉快之旅

摘 要:考试评价时要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考评,更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天地,搭建一个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关键词:考试评价;个性化;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提出如下具体要求: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而考试评价又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因此在运用考试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考评,更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天地,搭建一个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考试评价应改变以前的许多模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运用“多一把尺子,多一份精彩”的理念设计考卷的版面、考题、考后评价与讲评方式,使之成为学生一次愉快的知识测评之旅,一次富有情趣的智慧挑战之旅。

一、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性化的版面

1.亲切的标题

传统的数学试卷普遍形式单一,标题乏味且严肃,导致学生在面对试卷时紧张甚至厌恶,让考试成为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学生对考试提不起兴趣,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拉也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单元试卷”易于接受,我们可以将标题设置为“低年级数学快乐园”,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年级数学信心站”,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高年级数学希望坛”,意在激发学生获取成功的勇气。这样的标题设计,使学生感到新颖、亲切、有趣,能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完成考试测评。

在命题时,加入情感激励的语言,如“判断题”改为“啄木鸟看病”,“选择题”改为“沙滩拾贝”,“计算题”改为“粗心大意回收站”等。这样不仅标题新颖,而且让学生充满了答题的自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2.温馨的提示

在题目的题首,可以设置“友情提示”和“情感激励”等。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又对又快”;“下面这些图形你一定很熟悉吧,那就请你动起手来,成功是属于你的!”这些温馨热情的语言必将缩短学生与考卷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试题既有趣又轻松,调动了学生的答题积极性。

二、千树万树梨花开――个性化的测试

1.测试内容注重生活性和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试卷中尽量设计富有实际意义的题型,如在整理好常见的计量单位后,出示了“我的日记”:“今天早上,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便拿起17米长的牙刷,挤出1立方分米的的牙膏开始刷牙,接着喝了250升牛奶,吃了一个40千克的面包,然后背起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学校,开始了20小时的早读。上午第三节的体育课,体育老师带来了一只6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20厘米,真过瘾。”学生看后都笑了,这一综合改错题,既把所学过的计量单位的知识串在了一起,便于检查学生是否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应用,又将以往枯燥的“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的题型改为富有情趣的“日记”,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充满情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带着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测试方式注重智能性

智力的类型可能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但决不能预设学生发展的整体水平,这要求我们要创设有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测试评价方式。如在学完“简易方程”后,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习的总结反思,主要谈谈方程的特点和优越性,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测试,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方程,再次回味学习的成功和价值,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由于智能的多元化,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都是出色的,因而智能性的测试更能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元化的评价

1.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考试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所以既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过去,我们习惯于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这张试卷的成绩就是这个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笔者在考试完后并不急于给考得较差的学困生下结论,而是把他们做错的题变换数字后,给学生再考一次甚至再考两次的机会,关注学生点滴的学习进步,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愿意,可以以成绩最好的一次为准,这样的延迟评价,能有效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围城”。只有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才能激起他们愉快学习的动力。

2.转变角色,切忌一言堂

我们常常在乎新授课“创设民主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而往往忽视讲评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的讲评课可谓是“喋喋不休”,很少在乎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以及知识再获取的过程,而学生对教师的苦口婆心却“毫不领情”。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习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经验和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在教师适时指导的前提下,让学生讲评,在学生的讲述中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动机,又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上一篇: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析 下一篇:让汉语拼音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