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前五分钟,定格学生精彩瞬间

时间:2022-09-04 10:29:16

巧用课前五分钟,定格学生精彩瞬间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开展课前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方法和形式、效果和作用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学生;活动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口头表达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坚持用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和说话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而口语交往的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更不可能通过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就能达到目标。“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将这种训练常规化,因而十分有必要。

2.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中学语文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课前五分钟演讲”正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后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3.转变观念的需要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它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又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完整过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语文高中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分数,“说”已经被部分语文教师严重忽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不可分的。

二、“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做法

1.演讲的顺序

演讲顺序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色安排,譬如按学号,按姓氏笔画顺序、音序,按小组内部顺序等。无论怎样安排,都要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做好准备。

2.演讲的内容

不同的演讲内容,对学生智能的锻炼、能力的提高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如按照学校教学计划依主题月开展,譬如欣赏自我、关爱自己、凝心聚力等。也可以根据政教处和团委安排的主题月进行,譬如文明礼貌伴我行、缅怀烈士,奋发图强、一颗红心跟党走等。也可以让学生从规定的内容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演讲,如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身边的事情发表看法等。也可以依据最近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演讲,譬如发现作文写作中缺乏素材,就开展“名人传记我来说”活动等。不管是自由演讲、主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遵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有信心去做这件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演讲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吐字清晰,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课前演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发言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能做到吐字清晰,主题明确,内容充实。

还有就是要一定要脱稿,一定要评价。要求学生演讲时必须脱稿,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演讲后的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演讲完后,对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要及时进行适当讲评。可先由学生评,再由教师评。评讲重在鼓励,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从而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4.评比反馈

虽然演讲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都有及时的评价,或表扬,或指出不足,但是定期举行活动、进行反馈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一般每一学期举行一次班级故事会或讲演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也有重要意义。

三、“课前五分钟演讲”的作用

1.提高了教学效率

每节语文课前的学生演讲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2.提高了学生能力

第一,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课前五分钟演讲”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课前五分钟活动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有效抓手,教师在活动中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充其量是导演。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精彩瞬间,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春.语言交际[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刘伯奎.高中生口语交际训练[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3]吴俊玲.口语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引领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下一篇: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