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B和IASB公允价值研究比较

时间:2022-09-11 03:09:02

FASB和IASB公允价值研究比较

摘 要:fasbiasb对于公允价值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对两大会计组织公允价值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两大组织关于公允价值定义和确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公允价值;FASB;IASB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4-0070-05

最近若干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都大力提倡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也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研究最早的应当是美国,而且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不示弱,最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一、FASB公允价值研究进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致力于制定单独“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2006年9月19日,FASB经过三年多反复研究和讨论后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即公允价值准则,目的是统一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和披露,为进一步拓展应用做好铺垫。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所涵盖的40多项关于经常账户的规定都要求或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为衡量资产与负债情况的标尺。而此前所颁布的旨在对美国现行所有会计准则、公告和声明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论述或规范进行评价的公允价值准则征求意见稿则显得多少有些分散而凌乱。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颁布施行在公允价值的研究与应用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包含公允价值定义、估价前提、估价技术、公允价值层级和披露等内容,给出的公允价值定义特别强调了正常交易、脱手价格、市场参与者、参考市场等问题。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该定义保留了以前对公允价值定义中的交易价格,阐述了交易价格是在有序交易(正常交易)中,市场交易者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价格。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是从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交易者的角度考虑,假设在计量日发生的交易。正常交易是反映计量日市场环境的有秩序的交易,而不是强迫性的交易,强调企业持续经营的状态。脱手价格(exit price)为与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以及与负债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出的市场估计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估量(测度),因此是形成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价格,这与FASB的SFAC6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一致的。FASB认为,“市场观察到的价格包含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对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效用、未来现金流量和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参与者承受这些不确定性的程度的一致看法”(SFAC7)。而随着主体进行不同的商业活动,参考市场和市场参与者也有所不同,FASB从主体的角度承认这些不同,认为参考市场是主体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交易时最有利的市场,即出售一项资产可以获得最高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可以支付最低金额的市场。

基于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the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the asset ),准则提出了两个估价前提。当市场参与者能够使资产保持目前已经安装好的或与其他资产配套成组使用的状态,就构成了“在用估价”前提;当市场参与者不能够使资产保持目前已经安装好的状态或资产只能单独使用而不能与其他资产配套使用时,就构成了“交换估价”前提。公允价值的估计首先要确定是单一的资产或负债项目,或者是它们的集合(如一组资产或一组贷款),公允价值的估计可以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或成本法。市场法主要指市场的价格信息,即在市场真实交易中可观察到的相同、相似或可比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如果在活跃市场上能够观察到这类信息,应尽可能用它来进行估计。收益法是未来投资(比如现金流量和盈利)通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成本法一般指一项资产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为基础,作必要的调整(如使用中的资产已发生了物理、自然损耗和精神损耗,即应予以调整)。

为了确定估价技术的选择,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披露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准则建立了一个区分各种属性优先次序的公允价值层级。公允价值层级把用以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属性区分为三个等级,把活跃市场上对同一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未调整)作为第一层次,把不可观察属性作为最低层次(第三层次):

I级层次:指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所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I级估计参考市场是优先度最高的市场,是企业可以立即进入的活跃的市场,特别是,如果企业可以立即进入多个而不是一个活跃的市场,而多个市场和价格又不同,那么,对购买资产来说,就能最大化其可收到的现行资产净额,而对清偿一笔负债来说,也因价格不同而能最小化其现金支付的净额。

II级层次:指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

Ⅲ级层次:当I、II级层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Ⅲ级层次。Ⅲ级层次所用的方法就是前述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中,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市场价格是金融资产(也包括非金融资产)的最佳估计,是最公允的输出变量。即使如此,由于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并没有实际进行交易,第一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也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

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披露相关的数量信息和文字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估用于计量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形成公允价值估计的属性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二、IASB公允价值研究进展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要求各种资产、负债和权益工具要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分散于IFRSs的相关准则中,且这些指南的不一致,增加了执行的复杂性。缺乏全面、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已经成为 IFRSs的一大缺陷,并且随着公允价值在更多准则中的应用,该问题变得愈加突出。IASB认为,为所有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统一指南可以简化IFRSs,并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质量。在美国公布公允价值计量草稿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亦于2005年9月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列入议程并多次讨论,也在为制定单独准则积极准备,成为其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个趋同项目。这意味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有相同或相似的定义和指南。2005年11月,IASB《财务会计计量基础――初始计量》讨论稿,从概念上对资产和负债初始计量时的各种可选计量基础进行论述,其核心问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以后,IASB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角度对其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些初步看法。2006年11月30日,IASB将这些看法与SFAS157一同,作为《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在讨论稿中,IASB分析了13项议题,提出了27个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向全世界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 2007年5月4日。IASB计划于2008年上半年《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

三、公允价值研究的比较

针对这两个组织在公允价值定义方面和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研究方面做出比较。

(一)定义的比较

SFAS 157与IFRSs都认为公允价值是脱手价值;并且都强调了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计量日”这一时点,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是动态的,同样的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计量日或不同交易日,其公允价值可能是不同的。对于交易发生的市场条件,SFAS 157 在定义中指出公允价值是在有序交易中发生的活动,IFRSs强调在公平交易中发生的活动,虽然二者表述不同,但是本质是相同的,即市场交易者是自愿参与交易,不是受胁迫去交易的。在SFAS 157中,着重强调了所发生的交易不限于实际交易者,是一种假设易;但IFRSs 把当事人定为实际交易者。

IFRSs将负债公允价值界定为“清偿”的金额,SFAS157 界定为“转让”的价格。IASB 认为“转让”更准确地描述了 IFRSs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转让”的观点也符合 IFRSs的现有指南,这些指南要求主体在计量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坚持以市场为基础的目标。IASB 指出“转让”概念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负债清偿的认识。在计量日承担某一负债的市场参与者可能也同时承担了一项清偿义务。因此,市场参与者因承担负债而要求的价格反映了他们对预期资源流出的判断,是负债最终清偿所需经济利益的具体体现。

在如何确定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方面SFAS157 与 IAS39 差异很大:SFAS157 指出,从概念上讲买入价与脱手价是不同的,初始确认时的交易价格不一定代表公允价值;而 IAS39 却指出,初始确认时交易价格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

FASB 认为,如存在主市场公允价值计量应以主市场的价格为基础;一般来说资产或负债的主市场就代表其最有利市场;公允价值计量应该反映主市场的价格,即使另一个不同市场的价格在计量日对主体更有利。IASB 注意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市场即是最有利市场,也认为某一资产或负债的主要交易市场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更有代表性的参数,因此认为 SFAS157 指南是恰当的。

SFAS157 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应该考虑资产或负债的特定属性,如资产或负债的条件或位置等;交易成本不是资产或负债的属性,不应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从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中扣除;但交易成本不包括运输成本,后者应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从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中扣除。IASB 认为考虑资产或负债的特定属性是恰当的,因为市场参与者在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会考虑这些因素;IASB也认可位置是资产或负债的一种属性,同意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应根据发生的运输成本进行调整。

SFAS157指出,不履行义务的风险会影响所转让负债的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应该反映与其有关的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包括主体本身的信贷风险,但不局限于此;主体在各期间对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应考虑其信贷风险的影响。IASB 认为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该反映违约风险。

SFAS157指出,对资产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之后,对资产进行最高最佳使用;最高最佳使用是指市场参与者能使资产或资产所在资产组价值最大化的使用,它确定了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估价前提,即“在用”估价前提和“在交换”估价前提;如果资产主要通过与其他资产联合使用(如已安装或装配使用的资产)的方式给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该资产的最高最佳使用是“在用”(如某些非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通过“在用”估价前提进行计量。相反,IAS36“资产减值”使用“在用价值”来判断和计量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的减值,该“在用价值”反映了主体对资产或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其估价结果是特定主体价值比较而言,“在用”估价前提确定的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计量。

SFAS157 指出,如果主体持有大额头寸金融工具且活跃市场存在该工具的交易,则大额头寸的公允价值应在一级内计量,即单价乘以持有数量;不应因主体持有大额头寸数量比市场交易数量大而调整报价(大额折扣系数)。IASB也禁止使用大额折扣系数。

(二)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研究的比较

资产负债能否以公允价值计量要视其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地获取。公允价值最具可靠性的获取办法是资产的实际交易价格。这种价格对初始计量来说较易取得,但对于并未实际交易的后续计量来说则难以做到,因此,人们只能以活跃市场上同类资产的市场标价来确定其公允价值;若该项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与其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认为: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通常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如果金融工具市场不够活跃,则须对公开标价做出调整,以获得可以可靠计量的公允价值。在其他情况或不能获得标价的情况下,估价技术可用于确定公允价值。

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2000年6月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则将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现值技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使现值技术成为一种操作性及可靠性较强的实用技术。该公告的主要贡献在于:(1)明确指出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确定公允价值;(2)为现值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在未来现金流量的时点或金额不确定情况下使用现值提供了一套约束性原则;(3)在现值计算传统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期望现金流量法。用传统法计算现值时,通常使用单一的一组现金流量和与风险成正比的单一利率。该公告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方法,而是鼓励会计师在适合的条件下继续使用这一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计量问题,则使用更为有效的期望现金流量法。这种方法不是只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而是通过现金流量各种可能性的概率估计来计算其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其现值。

SFAS157建立了公允价值级次,将估价技术所依据的市场参数分为三个层次,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是最高级,不可观察参数是最低级;如果参数归属不同级次,则该计量整体所属级次应以最低的且对计量整体影响重大的参数所属级次为基础确定。SFAS157指出,如果参数是以要价和出价为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应使用要价与出价之间的、最能代表计量日公允价值的价格,不考虑参数所归属的级次;但是,SFAS157 也允许将市场中间价或其他定价常规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权宜之计。IASB通常要求主体将出价作为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将要价作为计量负债公允价值的基础,因此,IASB 认为应使用要价与出价差价范围内的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价格进行计量。IFRSs中没有公允价值级次,但提供了哪些信息应优先用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IFRSs 的估价方法因公允价值计量对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IASB 赞同建立统一公允价值级次的做法。虽然各种属性的可用性及其相对可靠性会影响估价技术的选择,但公允价值层级所关注的并不是估价技术本身。

四、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该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先行实施,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

(一)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

公允价值在准则体系中首先反映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九章“会计计量”的内容中,与之前使用的准则相比,这是新增加的一章内容。其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另外,基本准则中不再将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准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采取了谨慎地适度运用的态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并没有全面铺开。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明确指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这些条件的设立主要为了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使用,只有在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基础之上才能够使用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都有应用。

(二)对我国有效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1.构建公允价值确定规范体系

(1)积极学习掌握国际最新的公允价值研究及相关领域成果。公允价值确定技术的运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规则的约束。目前我国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准则较为普遍,但是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的公允价值准则和框架体系。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应积极学习和掌握国际上最新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及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着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框架体系,以更好推动理论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在2006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可以在随后对一些已颁布实施的,更适宜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逐步进行修订,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准则,并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会计概念框架全面修订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

(2)完善公允价值取得的技术规范。若想找到真正的公允价值,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原理,选择适当的获取方法,而且还要制定并严格遵守程序规范。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所以不同的方法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方法科学、选择得当,并有严密而有效的程序规范,公允价值的获取同样可以消除主观判断的影响,并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3)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会计准则。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交易双方公平交易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严格规范利用会计计量操纵利润行为的界定,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并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净化会计环境。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选择空间造假,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造假成本过低,如果在建立完善会计规范的同时,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会计造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操控利润的行为发生。

2.建立有助于提高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的外部环境

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只有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充分考虑了收益和风险之后所达成的共识,价格才能成为真实的、准确的市场信号,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

3.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管和自身素质

(1)加大对管理层的约束。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是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充分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公允价值,甚至伪造完全脱离实际的公允价值,从而做出损害国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为了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在我国全面地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从整体上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传统的财务会计一般认为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知道过去,更多地应面向现在和未来,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势的发展,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其次,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尽快地熟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时并能尽快地掌握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最后,会计准则制定者应经常与会计实践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在处理公允价值上遇到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2] 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3] IASB网站:www.iasb.org/

[4] 冯巧根.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

上一篇:分析师关注度与股票收益率 下一篇: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