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型区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时间:2022-09-11 02:03:06

幼儿园学习型区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摘 要: 幼儿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为此教师着重打造每个学习型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然而在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时发现,有的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有的往往是只玩一次就不玩了;而有的材料幼儿特别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解放自己,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总结,了解到了学习型区域材料选择对幼儿的重要性。

关键词: 幼儿园 学习型区域 材料 创造潜能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区域材料的投放、干预与幼儿的参与度有密切联系。为了更好地解放幼儿对材料操作的思维与欲望,教师不仅要丰富区域材料让材料变得灵动、活跃,而且要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兴趣,愿意玩、喜欢玩、有创造性地玩。

一、区域材料主题化,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根据教学,主题化。

首先,教学离不开主题。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乐于参与此类活动。如在中班主题《生日》中,发现孩子们已经有了相关生活经验知道过生日的时候要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参加自己的生日会。于是根据这一主题,我们在每个区域中摆放了不同操作材料;在美工区摆放了彩色纸头、剪刀、胶水、蜡笔,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生日。有的通过自己的经验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成精美的生日卡片;有的画上过生日时的场景;有的通过剪贴装饰娃娃家营造出过生日的氛围;而在阅读区,孩子们自己带来有关过生日的书讲述书中的他们是怎样过生日的。在益智区,我们通过摆设不同种类的蛋糕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有的用七巧板拼出三角形的蛋糕,不仅了解到图形间的形状,更在拼搭中感受到空间思维,比赛谁搭的蛋糕又高又大,等等。通过《生日》这一主题性区域,营造出强烈的主题氛围,让区域更丰富多彩。

2.根据季节,主体化。

当然除了教学,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学习型区域材料增添的依据。如同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我们可以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种季节性文化作为添加依据,不仅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所认识,更在生活中有知识增进。如我们现在利用夏天这一季节让孩子们观察了解夏天来了有哪些变化?夏天到了谁会来呢?我们利用散步、锻炼活动的休息时间,幼儿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解到夏天到了花开了,草绿了,蝴蝶来了,蜻蜓来了,等等。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这一季节性事物蜻蜓进行区域材料增添。如增添有关蜻蜓的标本、蜻蜓的书籍、蜻蜓低飞带来的自然现象,等等。制作蜻蜓、临摹蜻蜓、表演蜻蜓等。这样不仅让区域变得主体化,而且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在这样的主题性区域中,不仅丰富了学习型区域的功能,而且有了一定的主题他们更乐于探索出不同的参与方法、模式。这样一来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辅助材料多样化,激发幼儿操作欲望

以前区域材料的投放往往只是为了方便教师管理,从而达到操作这一材料所要实现的目标。《指南》指出学习型区域材料就是把目标隐性化。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我们不再强调孩子在这一材料中目标的达成度,而是关注孩子是怎么玩的。于是根据观察发现孩子们的玩法五花八门,所以在区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因为缺少材料而有时变得整个操作过程单一化。于是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作为幼儿游戏的材料或者游戏中的辅助材料。如在主题活动《生日》中,在美工区中教师提供了一些彩色纸,做成的东西都是平面的。这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各种形状的盒子、毛线、装饰品、瓶子不同种类、质地辅助材料,等等,让幼儿通过辅助材料制作出更多不同形状、空间有关生日的一系列主题。

三、操作材料低结构化,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为了更好地解放孩子的头脑。我们在《指南》中了解到低结构化材料是教师依据一定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设计,但不限定玩法。对幼儿来说自主空间很大。如在益智区棋社活动中,我们通过投放不同棋艺类材料,让棋艺变得更加低结构化,我们在原来五子棋的棋子上进行改造。把原本两种颜色的棋子变成多种颜色,适合一个、多个幼儿进行操作。在区域中发现,幼儿在玩多种颜色的棋子时,他们会进行不同摆放、操作,而不仅局限于两两对峙。有的幼儿把各种颜色的棋子摆放成小花、小草、房子、小汽车等图形类操作;有的根据颜色的不同进行有规律摆放,如蓝蓝、红红黄黄、红黄蓝红黄蓝等规律性操作;有的把相同颜色叠在一起。这样低结构化的操作材料不仅不限定孩子的操作类型,让他们充分全面地自主解放思维、空间等,更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四、教师介入正效化,拓展幼儿的创造空间

幼儿游戏时候经验往往是综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经验进行指导。而且他们在游戏中是在自己已有水平上进行游戏的,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在游戏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教师在对幼儿操作介入时,要进行多方面观察了解,让教师的介入变得正效化。而不是盲目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的思想上。如操作棋子时,幼儿摆放的方法把相同颜色的棋子叠放在一起。如果按照平时的做法教师会上前制止,因为他不仅在叠加的时候会掉到地上而且叠放时因为棋子和棋谱之间关系不存在。这时教师介入跟幼儿说这样棋子会掉到地上,能不能换个方法呢?这样的介入就是负效的。对幼儿原有操作方法和想法进行了终止,幼儿这样会不愿意创造。而换个方式当幼儿已经完成一个作品时,教师以平等方式和幼儿探讨:你这个是什么,好好奇啊。我也想来做一个。一个颜色成功了,我们庆祝一下。还有这么多颜色怎么办呀?它一定很孤单。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为幼儿的创造提供更大、更多的空间。

可见,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积极观察、了解、发掘、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创造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陶行知选集.

上一篇: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 下一篇:分析高精密立式磨床故障及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