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永生不死

时间:2022-09-11 01:22:46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的曾曾孙子长大。

打造“永生不死”之身

科学家称,人类在未来20年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对外披露,他将实施一个名为“俄罗斯2045”的惊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作“阿凡达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的生命,直至实现“不死之身”。据说该计划目前已获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大力支持,已有5000多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报名参加。

“俄罗斯2045”的设想源自于2002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时间机器》。这部影片讲述,青年工程师亚历山大乘坐自己制造的时光机器来到80万年后的地球,发现在经历了月球破碎、冰河时期等大浩劫后,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也已经分化成了生活在地面上和地底下的两个种族,人类的科技几乎消失殆尽。不过,亚历山大在一个山谷里遇到了全息“虚拟人”沃克斯。“他”看起来和真人一模一样,拥有人类的感情和记忆,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靠核能驱动的大型数据库。亚历山大曾经在21世纪的纽约图书馆见过沃克斯。也就是说,沃克斯目睹了几十万年中人类的毁灭和重生,堪称“永生之人”。

“俄罗斯2045”将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至2020年),打造出可以通过人脑进行遥控的机器人;第二阶段(至2025年),将已去世的人的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让其生命在机器人身上得到延续;第三阶段(至2035年),研发出可以存储人的全部性格和记忆的“人造大脑”,当一个人去世后,可以继续他的生命;第四阶段(至2045年左右),最终打造出“虚拟人”,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但没有肉体的全息影像,它将像《时间机器》中的沃克斯一样成为“永生之人”。

“俄罗斯2045”的终极目标是在2045年左右,实现将人类的思维移植到机器人上,由此打造人类的“不死之身”。而现年61岁的美国科学家雷蒙德・库兹威尔更是爆出惊人言论。他于2012年7月撰文说:在未来20年里,纳米技术将取代人体许多重要器官,科学家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库兹威尔说:“我和其他许多科学家都相信,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里,我们将有能力对人类这款还属于‘石器时代’身体的‘软件’进行重新编程,以使我们停止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纳米技术将确保我们一直活下去,直到永远。”

库兹威尔以成功预测多项发明的诞生而著名,他做过的其他重要预言还有:纳米机器人将取代血细胞,其工作效率将提高几千倍;未来25年里,我们在奥运会上可一口气跑完15分钟的短跑冲刺,可深潜4小时不用换气;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今后只要送到医生那里进行一个小手术就行了,纳米血细胞机器人可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纳米技术将大大拓展我们的心智能力,我们将具有在几分钟之内就写出几本书的能力;如果我们想进入虚拟现实模式,纳米机器人将关闭我们的大脑信号,然后将我们带到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全息图可随时进入我们的大脑,为我们答疑解惑……

库兹威尔的这些预言乍听起来并不现实,但他指出,事实上,这些预言都基于以下事实:人类对基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加速。他在其著名著作《奇点临近》中写道:技术水平上升一倍所需要的时间正在不断缩短。这是一条指数级增长曲线,当抵达一定的临界点后,技术水平的上升将呈现井喷式加速,原本需要20年才能达成的技术进步,将只需要10年、5年,然后是2.5年、0.75年即可实现,如此不断加速。他认为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一临界点附近,我们即将迎来一轮急剧的技术进步加速阶段。

库兹威尔说:“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变成了电子人,我们拥有人造的四肢和器官。”

人工组织替换生物学上的血肉之躯

医学研究的发展,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延年益寿的希望。

如果上述两则消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建议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或许你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那里是凯文・沃里克的办公室。沃里克是英国雷丁大学的控制论教授,被人称为“身体黑客”,以将传感器和射频芯片植入自己的身体而著名。在他的办公室里,你将看到几辆微型赛车――这些赛车是如此之小,即使当作你8岁时的生日礼物也会令你感到失望。不过,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玩具车,当它们驰骋在老鼠的大脑里时,可以影响和操纵老鼠的大脑意识。在沃里克看来,未来人类的身体真的会变得不那么重要,身体不过就是大脑活动的工具而已,他甚至预测大脑本身也并非不可替代。

医学研究的前沿科技,从人工心脏到干细胞研究,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延年益寿、“永生不死”的希望。以下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

心脏的再生与康复

十年前,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患者只能在医院里延续他们的生命。而如今,可装在背包里的6千克重的人工心脏泵取代了原先重达180千克的人工心脏泵,使得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55岁的意大利人彼得罗・佐泽托,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前依靠SynCardia人工心脏维持生命的4年里,每天都能骑自行车和散步。一般来说,在患者死亡或获得捐助者的心脏之前,SynCardia心脏可为患者额外争取到12周的生命,而佐泽托则创下了4年的生存纪录。

新一代人工心脏也在开发之中。经过15年的动物试验和组件测试,法国生物技术公司Carmat于2012年开始进行Carmat人工心脏的人体临床试验。SynCardia人工心脏的跳动频率是固定的,每分钟125次,而Carmat人工心脏的跳动频率能够根据患者的血压等身体状况自动进行调节。根据设计,Carmat人工心脏可至少维持5年,最长的已使用了7年。科学家相信,人造心脏最终将能够完全模仿天然心脏瓣膜的行为。

尽管有了这些进步,人工心脏还远远不够完善。Carmat人工心脏的电池重量已从SynCardia人工心脏电池的6千克降低到了2千克,但仍需要每5小时更换一次,同时还需要将电缆穿过皮肤来提供动力。下一代Carmat人工心脏将使用燃料电池和无线动力。让人工心脏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完美,这一天也许离我们不太远了。

在心脏病发作病人的心脏再生和修复方面,干细胞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心脏病发作可造成高达40%心肌死亡,死亡的肌肉形成疤痕,往往导致患者最终因心律失常或心脏衰竭死亡。最新研究认为,干细胞可生长为任何其他类型人体组织,因此可利用干细胞的这一本领为患者修复患病的机体组织,比如修复心肌。当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心脏干细胞大量死亡,剩余的干细胞数量太少,无法起到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而通过将大量干细胞注入心脏,就能起到促进愈合过程的作用。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接受干细胞治疗的心脏病发作病人都有了显著的疗效。疤痕减少了47%,在原先瘢痕所在的地方重新长出了健康的心肌组织。这是医学史上真正的治疗性器官再生的首个实例。

干细胞修复肾脏功能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着肾功能衰竭的痛苦折磨。与心脏相比,肾脏的功能更为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制造出比肾透析机更小的人工肾脏。墨尔本莫纳什大学再生和干细胞实验室的沙龙・里卡多和她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肾干细胞研究,以期帮助患者修复肾脏功能。她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制造出一个新的肾脏来,技术上的难度太大,修复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修复的途径――将生命时钟倒拨!他们不是从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开始,而是利用成熟的人类肾细胞,设法将它们倒退到胚胎状态。这样的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可以无限制地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里卡多说,“10年之内我们将在这一领域内迈出一大步。”

人造大脑的进展

如果说肾脏因为由26种不同类型细胞构成而显得相当复杂,那么大脑就更是一个科学难题了,成千上万的神经元缠结卷绕在一起,形成复杂、动态的“生物电脑”。澳大利亚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卡斯林正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斑马鱼的大脑神经网络图像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斑马鱼大脑的可塑性和再生能力比哺乳动物要强得多,他们希望能找出产生斑马鱼大脑强大再生能力的根本原因。卡斯林说,“我想知道斑马鱼是如何做到这些的,然后从斑马鱼大脑奥秘的启示中,找到适合人类的治疗方法。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科学家还在实验室里建造人造大脑。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人造脑组织,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对一些化学物质作出响应。新开发的人造大脑模式将有助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如阿尔茨海默氏症。

完全人工化的平台

随着人类的生物学上的血肉之躯渐渐被人工组织和器官所替代,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将不再依赖生物学上的大脑。这听起来很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景,但却正是人类想要真正超越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梦想。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研究所主任、未来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指出,如果人类想要实现永生的梦想,或者至少活得比现在更长,那就需要一个完全人工化的平台。他描述了实现“大脑模拟”的过程:将人类大脑切成非常薄的薄片(就像卡斯林所进行的斑马鱼大脑实验那样),放入机器内,以足够高的分辨率进行扫描,然后根据这些扫描图片重建大脑的三维神经网络。他说,“如果这种扫描还包括各部分神经的联接方式,并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模拟大脑的运行过程,那么就有可能将有机组织大脑中的意识转移到计算机中,然后在足以以假乱真的人工大脑上运行。”

伦理学上的困惑

“永生不死”有望梦想成真,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果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的憧憬能够梦想成真,人类将最终能够活到200岁甚至1000岁。这令我们欢欣鼓舞。不过,以目前情况看,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并不总是非常理想的。科学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982年,巴尼・克拉克成为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植入的第一名患者,从接受手术到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112天里,克拉克饱受惊厥、肾衰竭、呼吸障碍、意识模糊等的煎熬,最后痛苦地死去。第二个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是威廉・施罗德,他在手术后存活了20个月,创下了人工心脏移植后存活期的最长纪录,但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

伦理学家也表示了担忧:虽然现在我们还很难描述人类“永生不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将面临一些伦理学上的困惑。例如,如果拥有人造大脑的人犯了罪,那么是他们的错,还是人造大脑创造者的错?即使在今天,对帕金森氏症患者进行的深脑刺激治疗,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未知的副作用。例如,1994年,澳大利亚推出了一些备受争议的治疗方法,包括将长长的电极插入患者大脑的中心部位。当时,沃里克就对某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告诫:如果植入的电极接收到了广播电台的某个信号而导致病人狂躁,那么该由谁来负责?病人?医生?播出该信号的广播电台?抑或当时正在播音的播音员?人造大脑在接收到某种信号后引起患者失控――这是早在40年前,在迈克尔・克莱顿在其所著科幻小说《终端人》里作出的预言!

当沃里克在实验室里培养脑组织细胞时,他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他的办公室里的鼠脑机器人已有10万个老鼠大脑神经元,而他打算扩大到3000万个人类大脑神经元,然后再扩展到300亿至1000亿,1000亿即是科学家估计的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他指出,“这就将产生一些问题。拥有人类大脑意识的机器人还是机器人吗?如果它跑出去开枪打死了人,那么是否该由我来承担责任呢?”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是,要实现健康长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的探析 下一篇:苗族舞蹈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文化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