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的生活化教学之――剪贴画

时间:2022-09-11 12:52:42

美术活动的生活化教学之――剪贴画

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艺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11年九月份我园启动了“美术活动的生活化”教学研究。所谓的“美术活动的生活化”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素材,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过程的主体。在具体的实施上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情感体验及经验来创作,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根据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发掘、靠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从生活中挖掘研究内容和材料,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研究中初期,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利用各种材料训练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促使孩子掌握美术教学中的各类技巧,为孩子们以后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研究末期,我们加大了孩子们手工技巧的培养,其中“剪贴画”实际运用更好的验证“美术活动的生活化”的理论,是我们的研究达到了更高的阶段。

一、理解儿童剪贴画的定义

剪贴画是一种特殊的画,和真正的绘画不一样。剪贴画是用各种材料剪贴而成的。这些材料又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东西,所以有人称剪贴画是“环保艺术品”。剪贴画通过独特的制作技艺,巧妙地利用材料的性能,充分展示了材料的美感,使整个画面具有浓浓的装饰风味。在教学前期,我们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欣赏图片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儿童剪贴画”,浅显易懂的让孩子们知道其制作方法,从而增进他们的兴趣,提高其创作热情。

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全面收集素材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剪贴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剪和贴。根据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大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晨间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运用剪刀在废纸上进行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的运用剪刀,并学会剪纸的多种技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大多数孩子剪出的作品线条流畅,图形完美。创作出了作品《美丽的小树叶》,《小熊的一家》,《花儿开了》等。同时对各种粘贴材料也运用的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有了集体创作《美丽的大森林》,《小鸟的一家》,《动物的聚会》等。

孩子们的剪纸功夫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我们思考着对其加大操作难度,决定丰富剪纸素材,因此材料的收集全面展开。我们利用家园共育的优势,发动家长和孩子们收集各种不同的剪纸材料,如:废旧的图书和挂历、衣布、塑料、纸板等材料。这所有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选取孩子们随处可见,随处可闻的内容进行教学。我们的研究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絮。

三、全面实施教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儿童剪贴画从创作形式上突出儿童的随意性,材料上都是儿童喜欢又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使用的工具也是儿童常见常用的,可以说儿童剪贴画是儿童天生喜爱的一种画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善后,我们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裁剪、组合、粘贴。操作期间老师不加以干涉,让其自由选择、发挥想象。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发现,大多女孩子都喜欢选择“公主系列”和颜色鲜艳的素材,而大多数男孩子都喜欢选择“武斗系列”和颜色独特的素材。在思维和创作上,孩子们表现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一部分孩子根据剪出的素材图片进行想象粘贴。一部分孩子除了选择已有的图片外,还能进行画面内容的添画,让自己的故事情节更加精彩,让故事情景更加生动、完美。这些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与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儿童剪贴画的“主观性”是支持儿童创作的自信心和创造性表现欲望的动力之源,因此保护儿童剪贴画发展需要谨慎地引导,将儿童剪贴画由主观的任意性变为主观的随意性。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他们在本能的发展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专注、坚毅、耐性等素质。儿童主观上的表现欲望是本能的、自发的,客观上只要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和不受成人影响的环境,使孩子们的活动在“原生态”中充分展开。

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其原生态的材料及独具特色的创作思维,孩子们呈现的作品各有千秋。陈倩依小朋友展示了《好笑的国王》,可可的《家中的宴会》,古诗也的《森林中的故事》,刘锦源的《我们结婚了钟佳宏的《奥特曼的战争》等等。孩子们运用的不同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作品需求选取了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表现的形式也很有特色。小草运用了绿色的塑料瓶剪贴;太阳有的选择了红色的卡纸,有的选择了五彩的挂历;孩子的衣服选折了废旧的衣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具风格。

完美的作品经过创造者生动的讲解会更具魅力。在孩子们一幅幅作品完成后,我们引导着孩子运用流畅、生动的言语把自己的作品内容进行讲述。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一系列成功的美术课除了能在美术技能技巧上、动手动脑上促进孩子的发展,还能在语言表达、创新思维、记忆想象、使孩子们得到培养。同时还能传承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在“美术活动生活化”研究中让我真正的领悟到:美术是人类传统的交往语言,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儿童在智能启蒙发展阶段本能驾御的语言工具。儿童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记忆、感知、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用图画进行表现,从而使情感得以宣泄,心里获得平衡,兴趣得以满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的创造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的审美视野,在创作活动中,让幼儿萌发创作的欲望。总之,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倡导在教学中顺应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认为读懂孩子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尊重幼儿在艺术创造力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美术活动生活化”中的剪贴画教学让我们更多地学会了换位思考,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艺术创造和艺术表现,进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上一篇:高中化学优生培养措施 下一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