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时间:2022-09-11 12:22:44

脑神经元的代谢需求远较其他组织为高,而能源的贮存极为有限,需靠不间断的血液循环来供应。发生脑卒中的最后原因是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循环所能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主要是葡萄糖)之间骤然供不应求所致。局部血循环的紊乱可能来自供应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常见的则是血管狭窄闭塞而使血流中断。出血点如位于脑内侧形成或大或小的血肿即脑出血。

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血流速度的缓慢和血液流变学因素如血红细胞增多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粘度增高或降低常成为脑卒中发病的激发机制,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1临床资料

本组共观察了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258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23例,年龄50-80岁,脑缺血160,例脑出血98例,观察期为发病后一个月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各方面无明显差异。

在疾病高峰期,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简易中风评分表,对神经缺损进行评分,正常0分最高36分。几科主要既往史比较,除死亡组心脏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

2结果

神经缺损评分:存活组(13.8±4.68)分,死亡组(19.0±4.1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脑卒中后并发症是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甚至成为死亡的直接原因,重症脑血管病更是如此。临床抢救过程中,大部分精力也是用在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上,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炎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本组发生率为55%,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在15%-56%不等。原因有卧床、意识障碍、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均可致痰液坠积肺部或误吸气管。老年人伴有慢支,长期吸烟,气管切开则为促发因素。病情较重意识障碍越深,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泌尿系感染仅次于肺部感染,本组发生率31%,脑出血病人高于缺血病人,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前者神经缺损评分也显著高于后者,说明病情重者泌尿系感染的机率显著增加,这与危重病人全身状态差,免疫力低下,排尿排便控制能力差,留置导尿管等因素有关。心脏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多见,常见心动过速,早搏,房颤传导阻滞,其次有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在这些心脏异常中,部分患者确属脑部病变所致,可称之为脑心综合症。多数与感染,缺氧,药物作用,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有关。虽心脏异常很常见,本组占65%,但多数是可逆性,因此而直接致死者并不多见。

脑血管病后应激反应是一普通的生理反应,其程度与起病急缓,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适当的反应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过于剧烈的应激,表明病情危急是预后不良的指征。常见的应激反应如体温变化,血压升高,白细胞及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等,本组后二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20%,死亡组又显著高于成活组。文献报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9%一30%。血糖升高发生率36.3%前者可直接致死,后者使脑损害加重,使病情变化,因此二者具有肯定的预后价值。

癫痫作为脑卒中的并发症,可以发生在脑卒中前,卒中同时或卒中后,发生率约19.9%本组11%.本组癫痫多为部分性发作,急性期以脑出血多见。卒中前及卒中后发生者多见。于脑缺血,如不发生全面性发作及持续状态,预后见好。

抑郁症是最近几年来并值得引起重视的一种并发症,非中风病人发生率35%,中风病人发生率63%,本组发生率23%,其差异与评定方法不同有关。抑郁症的发生在急性期主要与脑损害有关。尤其大脑左半球损害,慢性期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一般轻型多,但显著影响病人的躯体症状康复的速度和程度,降低生活质量,经过适当抗抑郁治疗,多数可得到明显改善。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肾功能损害在脑卒中比较常见,本组达36%其中以低血钾最常见,其次有高血钾,高血钠,低氯。除中枢原因外,笔者认为,脱水利尿后补充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而且长时间大量脱水,血容量不足,又易致肾功能损害,但多数属功能性改变。近年来小剂量甘露醇脱水少用或不用速尿,维持水代谢平衡而非负平衡,这类并发症已明显减少。

资料显示,死亡组并无并发症和1项并发症2次共占3%,显著低于存活组的55%。两组间同时有2项或3项并发症的发生率间无差别,同时发生4项或4项以上的并发症者,死亡组68%,显著高于存活组的13%。并发症频度越高死亡率越高。因此并发症是最能反映病人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出现4项或以上并发症者,表明预后不良。

引起重视的是,本组88%的危重病人3种以上并发症同时发生,常累及心脏,肾,消化道,肺等多个脏器衰竭,因此对于危重病人,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抢救成功最重要的环节。

上一篇:中药治疗体癣刍议 下一篇: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使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