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南嵩岩 火山造就

时间:2022-09-11 10:44:08

方山-南嵩岩 火山造就

方山-南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岭大溪镇西南境内,地处渐东南沿海,是台州和温州的界山,西南接雁荡,东北连接温黄平原,面积为9.88平方公里。景区内集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是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卷。方山-南嵩岩景区,系雁荡山余脉,是以典型的火山岩地貌为主题形成的风景区。与温岭另一著名风景区――长屿硐天景区作为雁荡山公园东园区在2005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一举成为浙江境内唯一的世界级名山的组成部分。而在随后的2005年12月,国务院了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温岭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名列榜首。

中国最大的火山平台――方山

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18公里的雁荡山一路气势磅礴,众山脉皆拔地而起,山势雄奇堪比黄山,其地质遗迹更是堪称中生代晚期亚欧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形成与演化模式的典型范例。它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享有“古火山立体模型”的美誉。而位于温岭境内的雁荡山北沿余脉――方山是这一“立体模型”无法忽视的所在:它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平台,是对以峰、嶂、岩洞景观为特色的雁荡山奇绝风光的最佳补充。

从地质的角度看,方山熔岩台地貌是由山峰顶部的层状玻璃质火山岩帽发育而成的以裸岩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它与丹霞地貌惊人地相似,也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但其岩壁以棱角鲜明区别于后者的圆滑。在我国已建成的13个以火山地质遗迹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多数为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像方山这样的单纯由中生代火山岩构成风景秀丽的地质公园并不多见,其开阔台地和丰富的地貌景观(含梅雨瀑等),在我国火山岩风景区是极为罕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戴复古曾形象地写道:“天台山与雁山邻,只隔中间一片云”,这云即指方山。方山,本名方城山,又称王城山,俗名方岩,山体端方如城,顶平如台,故而得名。早在晋代王羲之《游四郡记》就有关于方山“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献壁立如城”这样的感叹。作为台州和温州的界山,以风景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为依托,方山虽属温岭,但山头一边却有着隶属行政雁荡山景区的羊角洞。方山景区由流纹质火山岩平台地貌和沟谷溪瀑两部分组成。流纹质火山岩平台地貌分崖墙景、栈道景、裂隙景、柱峰景、平台景和象石景六大景观;沟谷溪瀑则表现在方山四周经地表水侵蚀形成的沟谷及叠水景观。

从远处看,方山在一片典型的江南丘陵中,突然拔起的近四方的巨大山体显得格外突兀,的巨大岩石在光影的不断变换中被映衬得格外巍峨壮阔,山间各类若隐若现中国建筑独有的飞檐为则显示了方山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事实上方山也确实为历代名士所景仰,且佛道教兼容,香火旺盛,有着众多的佛教寺院和道教胜迹。

在方山入口处仰望方山,最高海拔461米的垂直悬崖峭壁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令人突生敬畏之心,而这样的百米绝壁绵延5公里!古人关于得道成仙的想象大多在奇山异水当中产生,方山如此独特罕见的山体构造,古人自然不会放过,从西汉至清代都有高人在此得道升天的传说。方山四周都为笔直悬崖,古时并无道路直通山顶,古人若想登临方山顶,几乎等同与登青天,明代因爱极方山甚至自号“方石”的谢铎就有“绝壁峭莫攀,一方到不得。屹立海东头,障此天西极。”的叹息,难怪乎会有关于高人神仙的丰富想象,而多几座佛寺、道观也就更不足为奇了。而现在西天门和南天门都有了宽阔的石级道路,游客可随时在山顶一览众山小。

在山下拾级而上至峭斗洞,因形似斗而得名,洞内相传为王羲之挥就《游四郡记》之处。岩壁刻有“危崖散梅雨,峭壁迎秋辉”,描写的就是方山的秋景和洞前的梅雨瀑。梅雨瀑为著名的方山三大奇观之一,水由方山顶冲沟形成,在高耸的峭斗嶂上,如万斛银珠倾泻而下,落差达百米。因为瀑布三面被峭壁包围,容易聚风,狂风吹来,将梅雨瀑倒卷上扬到空中,形成坠而又升、如织如帘的梅雨升空奇观。然而近年来,由于方山山顶修筑了水库,梅雨瀑已难得一见。

继续沿石阶而上,一路奇峰怪石令人遐想,特别是象鼻岩、天柱峰、五象峰和文笔峰形态各异,棱角鲜明。然后进西天门后便能见到方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云霄寺。在清代,方山南天门有了岩石上凿出的小路,这才使得登临方山顶成为可能,云霄寺大概就建立于这个时期,遥想为当年建造这一方寺庙,靠那条充满危险的羊肠弯曲小道从山下运输各种材料至山顶,工程之重自然非比寻常,一睹云霄寺真容就表明已经抵达方山山顶。

方山四面绝壁,山顶平坦开阔,面积700多亩,视野开阔,恍若空中平原,天外琼台。顶上四季山花映翠潭,整个方山顶犹如一座巨大的空中花园。有人在方山山顶这样写道:山顶远眺,广字浩茫,俯瞰山河,猛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浩然之气。

根据资料显示,方山为典型的流纹岩平台地貌,发育成一个厚约50米的开阔平台,平缓地分布在海拔400多米高的山顶上,总体向西北倾斜,倾角在5度左右,由于自然风化,在平台上形成了各种缓丘、凹地、浅潭。有专家指出方山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火山平台。山顶气候与山下迥异,风异常急速,方山又处在台风多发的温岭,气候较为恶劣,加之土层稀薄,高大的乔木难以生长,因此放眼望去,皆是不及腰身的草地和蕨类植物为主,也有松树,主要为马尾松,但都体形矮小,盘根错节,俨然天然盆景。此方山松也为方山三大奇观之一,数十年树龄却仍然不足两米。

方山三大奇观最后一奇发生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清晨,这日可见到日月同辉的奇景:太阳和月亮同时在东海洋面上升起,蔚为壮观。在平常日子方山山顶也是观日出、赏晚霞的绝佳去处,而且由于方山位于东海沿岸,靠近乐清湾,雨水充足,特别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常常能看到云海,真正领略风云变幻的仙境之感。而当地的方山人也确实将方山山顶当作仙境来看待,南天门、西天门、瑶池、鹊桥等名字便是这朴素心愿的表达,上天湖、下天湖及天河也如是,这二湖一河是方山沟谷溪壑的最为典型的代表,特别是位于方山平台东北、冬瓜岩南侧的天河,为北西向的峡谷,长约300米、宽约30米,水深达25米,两侧悬崖直立,河谷如刀削般平直,神似天上悬河。

在方山平台东侧,另有一金鸡岩景区,为火山岩阶梯状造形地貌,其代表的嶂崖叠翠如画:东壁嶂和龙王嶂。前者为力山东侧悬崖总体景观。在高度400多米的山顶,悬崖高达50多米,南北延伸约1000多米,巍峨高大。悬崖腰带清晰,产生许多裂隙洞和千变万化的造型景观。后者龙王嶂位于东壁嶂下,是坚硬的火山岩层因崩塌作用而产生城墙状延伸的悬崖嶂壁,崖高20至40米,延伸也长达1000米,仿佛是一个岩石的天然长卷,令人叹为观止。

昔时方山羊角,今日雁荡八景

由于方山为台州和温州的界山,两市分界线穿山而过,这就形成了羊角洞属温岭方山平台南面,却行政隶属于温州的情 况。方山南天门沿着石阶一直往下便能到达,进入温州境内,自然需另外购票。

羊角洞景区是雁荡山斜逸旁出的一个支脉,现为雁荡山景区之一。在归宗雁荡以前,它以自己的名字――方山羊角洞久为世人所知,这一景区由羊角洞和双龙谷两部分组成,合计不过3平方公里,是雁荡山面积最小的一个景区。至宋代始有方岩羊角洞天之称。它的得名有三种说法,一说因洞口形似羊角,二说因洞内右侧有羊角井,三说因洞外左前侧有羊角岩。不论哪一种说法,反正都和羊角形状相关。此洞历来为道家养性修真之地,相传汉朝的紫阳真人周义山和宋项洗曾先后在此洞得道飞升。至清代,此洞建设始具规模。《羊角洞碑记》称陈体阳为开山始祖。陈体阳,字静远,号少谷,温岭人,于清代咸丰年间,皈依龙门正宗第十八代叶永申宗师门下,斩草结茅,重辟道场,面壁十年,学业精进。子同治年间建筑三清殿、吕祖殿、三宫殿、紫庭楼及厨房等80余间。紫庭楼龙头鸠尾、碧槛丹楹,中塑紫庭真人像。至光绪中叶,又有较大发展,始建玉蟾宫。民国初年,相继有紫阳楼、霞高楼等建筑。

羊角洞景区在方山平台南面,北接方山平台,东以玉兔岩界,西北和峭斗谷接界。岩嶂峭拔,洞壑罗列,面临大海,气势宏伟,以羊角洞最著名,有1峰、2嶂、9岩、6洞等28景目。定海峰在方山西南,又名剑岩、剑峰。为一座50米高孤立岩峰,由九里坪组上部流纹质疑灰岩构成,四面绝壁挺拔,远观似剑。它与方山原连为一个整体,后经风化崩塌分离而独立成峰。是方山平台地貌崩裂缩小的最终典型。嶂则以万象嶂最为壮观,是方山南侧整体景观,又称平霞嶂,北西向延伸长600多米,呈曲折状,展开成一天然岩屏。从剑岩方向观看是方山整体雄浑山势的典型代表。

羊角洞位于方山南侧,为劈理带内破碎的岩石崩塌而形成,洞下部宽大达数米,上部尖入一条劈理缝,状如羊角而得名,羊角洞腰带为30-40厘米厚的玻屑熔结凝灰岩层,是火山灰沉降形成,是观赏方山腰带的最好位置之一。洞内有裂隙泉,称羊角水,洞口建道观玉清宫。二洞名言仙洞,在羊角洞下。四洞名迎阳洞,在羊角洞东侧。五洞在二洞之西。六洞在五洞之西。七洞名里和洞,在万象嶂下。

清幽福地南嵩岩

南嵩岩,意思是有苍松奇岩的高山,为了有别于黄岩境内的嵩岩山,所以称为南嵩岩。南嵩岩景区地貌断层交错,陡峭的地势,短促的河流,发育出极为雄险而丰富的崖谷景观,奇峰突兀,崖壁高度都在60-100米上下,俯瞰为台,仰观为峰。景区内四时苍翠,朦朦胧胧,尤其是枫树湾内,秋季时节,满山红叶,桂花飘香。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龙犟门、情人瀑、嵩岩讲寺等较为著名。

龙犟门是南嵩岩最负盛名的景点,因其形状奇特而得名。“犟”是方言,用力钻过的意思。龙犟门又称仙关,即是龙钻过而形成的门,是龙犟峡中的一景观。两边岩石环拱如门,上为一线天涯谷景观,下呈洞穴状,广约150平方米。因岩石受断裂切割破碎及流水不断下切,岩壁上流水侵蚀下切痕迹清晰,是珍贵的地质遗迹。反映在岩壁上错落有致缠绕着十多条凹槽,宛若神话中的虬龙遨游时擦过岩壁留下的痕迹。下有二龙潭,水清冽。悬崖镌刻明湖广漓江吴从道手书。横额“荫濯天成”,直联“壶天启钥”、“弱水分波”,行书,古朴。相传很久以前,南嵩岩龙潭里住着一条黄龙,一天它闲来无事,看到阳光明媚,便躺在岩石上晒鳞,不幸被大鹏鸟发现,所谓“神龙见尾不见首”,龙是不能在人间暴露全身的。大鹏鸟欲擒拿黄龙交给玉皇大帝处置,黄龙逃跑时慌不择路,一头撞向山崖,“轰”的一声,犟开了山门,所以形成了如龙游遗迹般的地貌。清黄维澄在《嵩岩二门》诗中赞美道:“仙关行到处,心地倏然清。崖石千寻立,天光一线横。水穿洞底出,云向岭头生。觅句坐良久,长吟山谷鸣”。

另有气势如龙的三瀑:龙犟瀑,水从回龙桥水库来,在上下高差,长50多米,宽不到1米的狭槽内,瀑布如蛟龙翔舞,两侧悬崖壁立,左右受控,狂怒翻腾,喷珠倾玉,坠入上龙潭,巨响轰鸣。侧摩崖明人题刻“峻流函汇”四字。笔画极古雅;鸳鸯瀑又名“情侣瀑”,在龙犟瀑上约10米处,上游水由岩块阻挡,分二流凌空而下,犹如两条白龙嬉水于山涧。两龙抢珠瀑在龙犟门口跌水处,龙犟门龙潭水下跌,被和尚岩阻塞,分两侧喷薄而下,左右被岩壁挡住,折回同冲在一圆石上,水珠四溅。谓两龙抢珠。龙鼻瀑在嵩岩讲寺北东龙鼻岩上,又名影霓瀑,落差60米。悬崖飞瀑,远望如白练、锦帘,溅而如浪花,散而如细雨,晴日上午,彩虹横壁。崖壁古人题刻草书四字:“神龙回伏”或“神龙甘泽”,藓苔斑驳,不易辨认。

嵩岩讲寺坐落子南嵩岩腹地,始建子宋景德年间(1004―1008),称澄照讲寺,开山祖师是大悲禅师。元延v年间,秋月禅师在龙鼻岩下建水月禅院。至正年间,水月禅院改赐“嵩岩讲寺”匾额,明朝洪武年间并入澄照讲寺,嵩岩讲寺之名遂沿用至今。清康熙年间,宏济禅师成为临济宗三十三世衣钵传人,至此,嵩岩讲寺已成为临济宗的一个著名大道场。历代高僧辈出,香火旺盛,特别是“六月六晒经”法会,往往七天前便有人进出做佛事,在六月六日这天,僧众手捧经书,毕恭毕敬地送上拜经台曝晒,台州六县的香客跪满山坡,头顶烈日,足足晒上一个时辰,堪称佛坛盛事。嵩岩讲寺环境幽深静谧,寺周三面环山,状如圈椅,寺西有九阆峰、乌龟石和伏狮岩,寺北有龙鼻岩。周围林木茂盛。岩上有两条瀑布飘洒如雨,称龙鼻瀑,瀑下一潭称影霓潭,岩西有两个石龛,是高僧面壁的地方,岩西北还有罗汉洞。

狮峰昂首伏卧,气势威武,活灵活现。狮峰南侧有众多崖壁和洞穴景观,以烟火洞、天马行空、乌龟驮摇石最为奇绝。

上一篇:国家公园:共同的挑战 下一篇:九寨沟:四季轮回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