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后学生学业情况点评的新思路

时间:2022-09-11 07:51:03

试后学生学业情况点评的新思路

学生考试完毕后(无论是怎样的考试),教师总是要利用相应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点评,以此累积经验,吸取教训。但这里所说的点评决不是讲解试卷,也不是照题核对答案,更不是点评试卷,而是考后学业情况诊断,是引导学生对错题的有效反思,是引领学生寻找杜绝错误的办法……

一、命名“试后学生学业情况点评”的缘由

(1)为什么在学生的试后课上不说“试卷”点评?

因为试卷是测量工具,如果说对“试卷”点评,其实就是对出卷人所出试卷质量(设计测量工具质量)进行点评。对出卷人所出试卷质量(设计测量工具质量)进行点评,主要是看遵循课标所抽取样本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效度(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程度)、难度与区分度(衡量测量题目的两个重要指标)等……而在学生试后的课上,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卷面回答的情况,来有效剖析学生对学业知识掌握、理解、运用的如何……所以,在学生的试后课上不说试卷点评,而说成学业情况点评较为恰当。

(2)为什么在学生试后课上用“点”而不用“讲”?主要是突出教师在课上的指点、点拨、点化作用,即“场外”教练作用,而“场上”具体操作均由学生进行。一旦用“讲”,就意味着教师的包揽与替代。像过去的每次试后,多数是老师拿试卷与学生核对一次答案或重讲一番,此时的学生只能是听客与看客了,学生根本没形成对卷面出现问题的反思习惯……所以,在学生试后的课上用“点”而不用“讲”,起码能提醒教师在试后的课上应作为的方式是“点”而不是“讲”。

二、点评的目的

要做到:点出智慧,评出希望,达到点石成金的目的。

1.“点”的具体目的

(1)对易混知识未弄清的学生要点透症结;(2)对审题或动笔易马虎的学生要点穿弱点;(3)对知识或形成相应能力累积不够的学生要点到要害;(4)对基础不佳且又懒于记忆的学生要点中痛处;(5)对因问题难度较高而束手无策的学生要点通思路; (6)对畏惧某类问题的学生要点燃自信; (7)对学科厌烦的学生要点击情感点击趣味;(8)对问题理解不透、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要点出关键;(9)对卷面混乱、字迹不清的学生要点醒陋习;(10)对不愿反思错题原因的学生要点破危机……

所以,“点”是教师在试后课上对学生学业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剖析。是水平的标志!是能力的体现!是大师所为!而“讲”与此相比,何止是逊色,简直是迂腐……

2.“评”的目的

评出希望,评出动力,评出上进。在评中让差生感受到无限的鼓舞与鞭策;在评中让中等生体验到振奋与震撼;在评中让优等生领悟到荣耀与责任。

其实,“点”与“评”是分不开的,常常是点中带评、评中有点。但点评的真正目的要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给人顿开茅塞、顿生灵性、顿悟其道、顿觉通透、顿感开化、顿显奇效、顿有思路、顿然明了之感。

三、点评的前期准备

1.学生方面的准备

在考完所有学科后,学生就应开始回想做错的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回忆性的议论,这是形成反思习惯的好时机;当试卷下发到学生手中时,至少要沉淀两天,让学生做好如下工作:

(1)明确基础问题出错的学生通过自纠或对学、小组互助办法解决,明确小先生责任制,每个人都有纠错本或纸,对应着错题进行解答(告知学生出错的基本问题课上不列入具体点评内容,必须养成自行解决的好习惯;必须告知学生纠错本或纸是要在点评课前严格检查并兑现奖惩的)……

(2)给全班学生明确任务:每个人统计结对人员的进步、踏步、退步的具体成绩(老师给出全校、各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后由班级指定人员把全班的进步、踏步、退步的具体成绩汇总成表;小组进行错题统计,上交学委或班长,由他们统计后再交到老师处。

(3)告诉学生复习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漏洞)。

(4)追查错题的主观或客观原因。

(5)寻找避免出现这类错误的类型题与办法。

学生的准备过程,正是学生形成试后反思习惯的过程,是不允许老师替代的过程……

2.教师方面的准备

(1)浏览(班多时)或查看学生试后的各题回答情况,做到失分在二分之一以上的问题熟知在心。

(2)详细研究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点、课标的要求点、知识或能力的覆盖点……

(3)对失分严重问题反思原因:主观上教师的“导”存在的问题,客观上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准备与此相关的针对性训练类型题,思考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4)发现学生的优秀试卷或不良试卷及典型错例(为点评展示作准备)。

(5)准备投影(实物投影或多媒体)内容或写在小黑板上,决定点评时间。

在上述点评的准备中,必须做到“脑中有标”,点评时要使学生在不同的错题上,达到什么标准;“心中有数”,准备充分,做到在哪些出错题上、哪些知识点上、哪些学生能力形成上有突破;“目中有人”,必须考虑让“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口中有德”,准备好激励或鼓舞性语言,严禁试后课上发泄不满;“指中有法”,要思考试后的课上指点或点拨的具体方法,做到学生漏洞的知识补救了,易混的知识澄清了,遗忘的知识恢复了,模糊的知识清晰了,困惑的知识明确了。

四、课上点评

首先要创造课上氛围,点燃情绪,使学生达到洗脑的目的:令优等生震撼,让中等生振奋,使后进生振作。严查学生自行纠错题完成情况,并按奖惩制度兑现……

1.对比性概述

横向上:(1)呈现全校各班本学科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低分率(本班用不同颜色标注);(2)呈现单独与几个成绩相近的班(或追赶的班)对比;(3)此时应借机点出为班级做出贡献争得荣誉的学生名字,发自内心的恰当赏识,从而激起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纵向上:(1)本班本学科与以前名次对比(进步、退步、踏步,采用差值计算法)的显示;(2)个人与以前自己名次对比(进步、退步、踏步,采用差值计算法);(3)投影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学生名单及优秀学生的优秀试卷,并进行恰当赏识。

2.投影出错率高的各题统计表,依此进行原因概述……

3.分述试卷中的出错率高的试题

(1)出错率在三分之一以下的基础问题,是由学生自纠、对学、小组互助去解决的,课上不点评。但必须要严格检查纠错本完成情况,并兑现奖惩,这是确保低分率下降的相应做法。

(2)确定归类后的点评试题(知识上易混的、缺漏的,审题上难辨的,思考上不周的,思路上不通的……)。

(3)呈现原题。a.解决此题涉及知识(学生完成);b.说出(寻找)答错的原因(学生完成);c.教师或学生进行归因总结;d.由学生试着说出解决此问题的思路;e.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办法;f.随机呈现学生典型错例。

(4)有针对性地训练。使用已准备好的同种类型训练题,在上述第(3)点完成基础上,由学生思考并动手做题。以此训练学生:一看,审清题意;二辨,辨清此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三判断,理清解决此题的思路与方法。

运用上述的点评方式,最终让学生达到:了解的知识顺畅化,掌握的知识准确化,理解的知识通透化,应用或评价的知识熟练化,感受或体验的知识深刻化,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上一篇:高效的数学课堂缘于能“导”在点上 下一篇:一道错题引发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