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时间:2022-09-11 06:25:14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当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时,经常会有部分学生积极响应,而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积极响应的学生未必“真懂”,无动于衷的学生也未必不懂。更关键的是这种表面的热闹往往造就了课堂的浮躁氛围,不利于学生的沉思,妨碍了思维的开展和训练。该如何避免或引导呢?

一、提问的艺术

1.避免无效提问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发问,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学情等,分清楚哪些问题需要提问。教师平时应关注哪些问题会引起课堂的浮躁,而不是锻炼学生的思维。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盲目、频繁提问。

2.尽量避免共同回应的题目

共同回应往往会使得部分学生“滥竽充数”、不懂装懂,这部分学生极有可能将教师引向“歧途”——误将他们的反应认作全班同学的认知。倘若要了解班级整体对某个问题的掌握情况,可以让真正掌握的学生举手,抑或“不够明白的学生举手示意”。

3.提问要分层次

教师在提问之前,应对相关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个估计。倘若是中等题,则可以通过直接点名(一般为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提问;倘若是偏难题,除了直接点名外,可先观察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整体反应,再有针对性地提问;倘若是开放性的难题,那就要想办法“开放”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用“谁有想法”“谁还有不同的观点”“对这种方法你有异议吗”等语言进行引导。

二、提问的监控

一个好的教师必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即对课堂氛围的感知和掌控能力。当教师感觉到课堂有些失控(比如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该如何应对呢?

1.停一停

停顿能够引起关注,停是为了蓄势待发。多数学生都会对突然中断的声音产生好奇或戒备,也因此赢得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时间。

2.说一说

“大家现在停止集体回答,将你的思路和答案放到心中,我需要更清晰精当的个人表述!”“有关同学再等一等好吗?让我们先用心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对比和分析!”……教师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学会深思和聆听。

3.问一问

“你确信能够将这个问题表述完整吗?”“除了刚才说出的内容,你是否能够将自己思维引向更深处?”“某某同学的回答有什么可取之处呢?”……通过更深层次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理清问题的本质,将思维尽可能地拓展开来。

4.听一听

课堂的热闹说明许多学生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倘若教师引导不当,许多学生都会觉得“胸闷”——有想法却不能够畅快倾吐。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便是让学生展现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找到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教师有效耐心倾听和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同等重要。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上一篇:守望生命之树 下一篇:年轻班主任该如何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