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1 05:37:42

关于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摘 要]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民俗民风文化资源、乡土建筑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使之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是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必须重点把握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河南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97-02

1 存在问题

第一,对巩义地方文化的特色优势挖掘不足。巩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各方面都很独特很优秀,如地方曲艺河洛大鼓、民间工艺水浒英雄脸谱、口水画、潜彩画等。但现在得到较大开发利用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只有一些地方风景点旅游、文物古迹观赏旅游等产品,品种不多,形式单调。巩义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尚未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及其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在保护、开发、宣传、利用的力度上均显不足,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其整合开发利用很不到位。

第二,缺乏文化品牌意识。由于巩义市在文化特色资源上挖掘力度不足,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影响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大众高层次文化消费的热情。目前,巩义市对康百万庄园、宋陵等地方资源的旅游开发力度较大,但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文化资源的利用,缺乏文化附加值的注入,仅仅处在旅游开发的最浅层次。

第三,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整体环境有待优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巩义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意识不浓。比如,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工作,虽然进行的力度很大,但市民们的普遍反映是,这只是政府的公益行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对文化传承有危机意识。

第四,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巩义市极其缺乏文化人才,尤其是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文化人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既懂技术又善于管理,既掌握传统工艺技术又能不断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巩义市目前此方面人才非常短缺,很多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整理的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2 开发思路

(1)巩义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思路。民俗民风分布在地方文化之中,地方文化又由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民俗事项支撑着,资源整合是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对巩义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秉承优化整合的思路。一是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资源的转换。在这方面巩义具有很强的优势,巩义土特产种类繁多,饮食品种多样,地方特色节日、特色制度保留传承得较完整,民间曲艺、舞蹈、体育活动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丰富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效资源。二是地方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这里主要指对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的开发。巩义民间工艺品种类较为丰富,通过调研统计,现巩义民间手工技艺包括根雕、织布、印染、剪纸、编织、篆刻、刺绣等31项。其中巩义的唐三彩、潜彩画、剪纸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些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使这些资源优势得以优化整合,充分认识到地方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升地方文化的发展能力,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2)巩义乡土建筑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思路。巩义乡土建筑文化资源凝聚了当地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沉淀了地方民族世代相传的文明资源和信息。巩义市最原始、最普遍的建筑类型就是“窑洞建筑”,此建筑类型具有就地取土、临壁掘洞、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等优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巩义市应全面考虑乡土建筑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现状,建立一套有规制标准和规范约束的完整保护体系,强化制度化、规范化保护和管理。

对巩义乡土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保护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原则,遵循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把这项工作做好。例如,康百万庄园,在开发旅游业时加大宣传力度设置了许多宣传标语、版面,这些新时代特征的物品在康百万庄园内出现非常有碍传统建筑风貌的展现,此时可以考虑设置临时展板,放置于专门开辟的不妨碍整体景观的场所等方法加以协调。另外,要提高当地广大群众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调研时经常能碰到这种情况,当地群众对举着相机的参观者很是不解:“那么多新楼不拍,拍这破房子干啥!”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对建筑遗产的价值的认识非常不足,而大量存在的建筑遗产多数为群众所占用,他们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建筑遗产的命运。这些做法既可提高建筑遗产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同时也使建筑遗产发挥出了价值作用,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3)巩义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思路。在对巩义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时,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保障体系。一是优先开发;二是重点开发;三是限制开发;四是禁止开发。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开发要求而把握好开发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率。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地方文化的特色资源自身的承载力和再生能力,合理有序的进行,坚决杜绝滥开发、滥利用的现象发生。

(4)巩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人保护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据了解,巩义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5个门类,360余项。全市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艺人)200多人,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调查中发现也有许多老技艺老百姓不喜欢,有些传承人的儿子、孙子也不愿意再学习这项技能。对于濒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地方政府就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如,普查建档、资助保障、宣传、引导等,努力提高这些遗产项目的地位,使老百姓能够接受这些遗产并重新找到它们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在对巩义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开发对当地文化遗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适时制订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通过这些综合的开发思路来完善中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达到提升河南文化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

[2]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提升河南文化发展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SKL-2010-868)。

[作者简介]崔营营(1983―),女,河南巩义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教师;孟建(1987―),男,山东潍坊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教师;崔中田(1949―),女,河南郑州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教授。

上一篇: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推进体制改革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