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加工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1 05:01:43

吉林省粮食加工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商品粮人均占有量第一大省,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给我省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带动了省内的一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对振兴吉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粮食;加工业;产业集群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研究课题:吉林省粮食产业链的形成对粮食贸易影响的研究

一、吉林省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从吉林省粮食的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大豆、其他杂粮等种类。由于吉林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在所有粮食种类中,玉米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农业经营体制由初期的联产承包逐渐走向专业分工、集约经营的规模化体制,大大促进了吉林省粮食及其加工业的发展。

(一)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随着吉林省农业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00多家。加工大体占粮食总量的40%左右。到2010年7月,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或集团企业的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就达50多户,当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8.84亿元,同比增加48.68%。其中尤以玉米加工为主,加工产品结构87%是粮食和饲料。

(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集聚发展初步显现

玉米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长春大成、吉林德大、天景食品集团等一大批实力较大的玉米加工龙头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吉林省的大成事业集团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吉林德大则采取饲料加工的方式,每年可转化玉米75万吨,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的劳动力达15万人。天景食品集团公司,是吉林省的部级龙头企业。他们的“天景牌”速冻保鲜玉米,以新鲜、营养价值高为特点,已销售到全国各地区。在北京许多大超市都有他们的品牌。吉林省大豆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吉林德大等8家企业每家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年加工总能力达290万吨。

二、吉林省粮食加工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吉林省虽然形成了以长春大成公司、吉林德大、天景食品集团等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群,但仅有这十几家的中型加工企业,对全省经济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龙头企业仅占全部玉米加工企业的10%,多数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并且以小型企业偏多。

(二)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

粮食加工业属于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一方面,原料收购的资金占用量较大,一般的原料成本占用比例达到销售收入的95%以上。另一方面,收购粮食的时间比较集中,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5月份是收购旺季。为了持续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在旺季到来之前,保证充足的资金,对原料进行收购。否则,可能造成原料短缺,甚至停产的风险。上述两种情况要求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准备大量的生产资金。而实际情况是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资金融入不足。这种现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加工生产进程,并且无法完成达产达效。

(三)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据调查,近期有一些加工企业停产甚至破产,其原因是有些加工企业盲目扩大规模,加之国家对小麦实行托市收购后,中间环节增多,小麦价格提升,导致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2009年以来,国家实行南方粮食企业从东北收购稻谷给一定的运费补贴后,南方企业从我省收购稻谷量明显增加,稻谷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南方大米市场价格同我省基本相当,甚至比我省还要低,导致省内企业利润减少。

三、吉林省粮食加工发展对策

(一)加强粮食加工业的产业集群化建设

吉林省粮食加工企业的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他们大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目前在各方面都面临困境。这些企业要发展的出路在于:通过市场价值链和专业分工的产业链,走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资源相对高度集中、生产相对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道路。集群内的众多中小加工企业对内是由市场联结的独立生产者,对外则联合成为统一体,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国内销售及国际粮食加工产品出口时,占据一席之地。

(二)扩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资金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粮食加工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扩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首先要做到强化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在利用银行贷款增加融资的同时,要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强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增强多元化融资意识,加快债券、股票、资金以及票据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融资比例。其次要增强政府融资功能。也就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进行的融资活动。在私人投资不足,资本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承担责任,利用政府的信用度,来增加融资资本,推动吉林省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降低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

吉林省粮食加工企业由于盲目扩大规模,导致一些加工企业停产甚至破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只是扩大规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由于资金的短缺,容易使企业陷入危险境地。所以在实行产业集群的同时,创新加工技术,才是降低加工成本的重中之重,并且由于技术的更新,能够达到产能的增加。同时,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中,粮食加工业的位置更加重要,对于产区的一些有竞争力的大项目,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来降低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李恩,刘晓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

[2]倪锦丽,张丽娜,于德运.吉林省粮食加工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

作者简介:

李昕,助教,管理学硕士,任职于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论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 下一篇:浅谈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