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

时间:2022-09-11 03:39:18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

摘 要: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承担“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任务,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得以提升,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文章将在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问题;思路

1学校体育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问题

“全身健身计划”强调体育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但在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仅将其视为一门普通的课程对待,至多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体系中的基本体育技能,同时没有将体育教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范畴内,因此未能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自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额主动性。

1.2教学内容问题

以某学校为例,该学校规定每周2节的体育课程,除了教学大纲的课程,由学校老师的专业指导,其他课余的体育活动,基本让学生自由安排。另外,体育教学内容结构单一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体育的技能,而无法从运动心理、人体科学、保健科学等层面,获取更多的教学认识,体育教学内容只能够停留在简单的体育比赛、身体锻炼等范围之内。

1.3教学方法问题

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方法,学校的每位体育老师,一般都会娴熟掌握某种教学模式。在老师自我认知和技能的范畴内,应对普通的体育教学活动尚能游刃有余,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种教学惯性,对于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存在排斥的心理,以致教学的方法过于墨守成规。譬如老师强调技能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在机械被动掌握相应技能后,却无法娴熟应用于体育比赛当中,反之,过分重视体育比赛的训练,容易忽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1.4教学评价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成绩,没有纳入学生主要科学成绩评比体系中,而由学校统一提出的教学评估标准,往往会由于脱离教学实际而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能够用于评价学生体育教学的成效指标,包括技能、意识、行为、心理、团队、竞争等,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对以上的成效指标判断不准确,自然无法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自身的不足之处。

2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思路

2.1教学观念的端正

体育教学行为的偏颇,往往取决于教学观念是否正确。为迎合“全民健身计划”的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当中,要根据国内外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摒弃某些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理念,秉着“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理念,选择对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体育教学观念。笔者建议学校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条件,譬如体育师资力量、体育设备、运动场所等,进行体育教学体系模式的合理改革,以维持每项体育教学指标的平衡落实。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课时长度的适当增加,也要视为教学理念端正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校都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否则无法与“终身体育锻炼”的计划理念靠拢并行。

2.2教学内容的完善

为避免体育教学课程单一和枯燥,在端正教学观念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站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高度,重新配置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鉴于目前体育课程内容繁多复杂,选择哪种体育项目作为教学重点,以及合理分配每种体育项目的教学分量,需要体育老师根据所教授班级的主客观情况,譬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学生的身体素质现象、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因地制宜地量身定制。值得一提的是,新时期的体育训练,要求体育项目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运动,而要逐步辐射养身保健、人体科学、心理健康等创新内容,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体育项目,才是学生真正所需,需要我们尽快将其纳入体育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切实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实用性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教学的方法,不能够停留在“授与受”的教学模式中,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培养出主动和积极学生的态度,有必要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老师也要从体育教学策划的身份,转变成为引导和共同参与的角色;另一方面,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体育运动的技巧,还要让学生掌握应用技巧的方法,这一点要求老师综合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譬如教学讨论、援例启发、探索发现等,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融入到具体课程教学当中。

2.4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全民健身计划”要求每个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都有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场所,并享有公共体育设施等资源的权利,侧面折射出新时期体育锻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差别性对待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同样是顺应“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表现。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时,自然也要区别性对待不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学生,其中评价标准的设定,要优先照顾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譬如某学生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评价该学生教学成效时,务必考虑该学生先天性的身体缺陷问题,为其重新设定教学的评价的标准。至于负责体育教学的老师,本身的评价观也要予以端正,不仅要一视同仁所有学生,在评价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程度时,也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否都获得了均衡发展,以此形成的评价结果,才能够切实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带来价值性的帮助。

3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其中所提炼的“教学观念端正”、“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都可供相关体育教学活动参考借鉴。但考虑到不同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秉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灵活应用,方可确保这些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万国华、戴永冠、孙健等.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82-86.

[2]孙立平.从动态观论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9,(7):162.

[3]李英.试论以人为本思想下的体育教师定位[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9-91.

[4]刘洋、王家宏、陶玉流等.融合与策略:未来体育教师对“融合体育教育”意愿态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88-94.

上一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初探 下一篇:良好师生情 教育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