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

时间:2022-10-30 08:13:5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做到"教、学"合一。本文只是对在平时语文教学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以生为本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为此,我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谈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做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课堂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师道尊严”的藩篱。学生是否能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学生总喜欢和蔼可亲、幽默善诱、宽容赏识的老师,在心底里排斥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作为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学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面带笑容,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上课伊始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音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训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设计问题,树立学生信心

学生具有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在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在课堂上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常常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此刻的宽容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等,让他们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更自觉地想去解决学习中的更多困难。教师要进一步的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三、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伤害,使教师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也不可能成为“万事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做的探索,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于语文课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语文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彭Z辉.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王春霞.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N].学知报.2011年

[3]杨义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上一篇:试论中学物理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一篇:信息技术拓展英语教学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