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11 03:01:11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愈来愈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被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找准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

1、思品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它既包括政治教育,也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2、思品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思想政治》一年级上下册共有12课,分别是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增强自尊自信、塑造良好性格、寻求真挚友情、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可以看出,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其他年级的思品课程也有许多可资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疑为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显了“渗透”的重要性。实际上,国内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没有专职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也是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无疑应该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应当让所有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起属于自己应尽的那一份职责。否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便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待。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指导思想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达到自我实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以个性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问题,如学校生活适应、学业、情绪、青春期困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说教与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以自助-----他助------互助为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他们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作为受助者,他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教益,作为助人者,他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去帮助别人。这种他助与互助可以促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的目的。

三、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1、角色体验式教学法。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充分参与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并将理论或成果运用于实践中。思想品德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有积极的作用。

2、主题活动式教学方法

主题活动式教学法是一套能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常规手段。它在思品课堂教学的应用中效果尤为显著,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这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也是“活动式”教学法的最为成功之处。

3、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此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的心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学中,穿插在教学过程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肯定有创造性的见解,对讨论中提出的不正确观点,也要给予客观的科学分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怎样更好融入新集体,这是初中适应性心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组织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或让前后桌的4名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规模小,发言充分,使同学能更多地参与讨论。能起到激发新生之间交流合作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教材和资料,做好小组长的训练工作,使组长懂得如何主持小组讨论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将来的思品讨论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在讨论中,要有引导。归纳出不同见解,让学生比较鉴别。因势利导,让学生评选印象最好的新同学,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求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在讨论中曾经有学生为映射自己的言论愤怒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把握住讨论方向,引导讨论围绕中心议题开展。

再次,要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用实例来论证观点,或用学过的观点来剖析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使讨论既能进一步明确事理,又能理顺思路,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最后讨论,要有总结。讨论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敞开心灵之门,接受外面的阳光雨露,让初一新生在新集体中结识更多的伙伴和朋友,远离孤独和忧郁,让自己快乐成长!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它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唤醒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花朵,让思品课堂“心”花盛开,最终定会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

上一篇:高职大学语文训练项目探索 下一篇:谈谈班级管理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