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学生留点脸面

时间:2022-08-15 07:54:13

请给学生留点脸面

内容提要: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括为学生保守隐私,尤其在学生犯有过错时,尊重学生,为学生留有点尊严,更难能可贵。这并不是纵容学生,而是为学生留有一块心灵的天空。

关键词: 学生/撒谎/宽厚仁慈/遮羞布

中图分类号:G42

正文:

记得我上初二时,我们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一堂英语课,英语老师气呼呼的走进了教室,怒气冲天的说:“都坐好,先不着急上课,我给你们读一封情书。”接着,他便模仿童声读起了手中的纸条,一边读,一边点评,“还my dear呢”——“我教你英语,是为了让你考学用的,你倒好,净用在歪门邪道上,小小你年纪不学好,你知道什么是‘my dear’吗?”“还爱你一万年”——“你知道什么是爱吗?别亵渎了这伟大而神圣的字眼。”……开始,同学们都瞪大了莫名奇妙的眼睛,随着老师的解读,大家渐渐的明白,这是在宣读我们班的男同学赵x给一位女同学的“情书”,在老师力透纸背的点评中,同学时而爆发出哄堂大笑,其效果比时常的英语课的效果要强过千倍,最后,老师说“你们知道这个情书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咱们班的赵x!”霎时,班里几十道目光一起投向了赵同学,只见我们那位可怜的同学深深的低下了脑袋,而且还在一直往下低,我想他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怜的孩子,他的面皮被老师像剥竹笋似的一层层的剥开,毫无遮挡的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中。我相信,他的心在滴血。课间,有的同学就叫喊着:“赵x, my dear”,赵同学便像过街老鼠一样,只有往角落里钻的份儿了。现在想来,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老师的做法是否过于简单粗暴乃至拙劣?老师一味的训斥甚至辱骂学生,似乎出了口恶气,不良的心绪得以宣泄。但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的心灵深处被烙下了终生难以平复的羞耻的印记。教师一时痛快,同学博得一笑,在我们心中很快烟消云散了,可这位同学呢?他的脸面完全被撕破了。

这位学生本来很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在班级名列前茅,但这一次的“情书”事件,由于老师的声张与斥责,加之同班同学的起哄喧闹,全校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个学生是早恋的孩子,这个“恶名”在他周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他被撕下了所有的遮羞布,裸的暴露在熟悉他的所有人的面前。从此后他的学业一落千丈,自己也破罐子破摔——逃课、泡网吧、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沦落为令所有老师都感到无药可救的问题学生,任凭谁来做教育转化工作都无济于事,最终辍学,整天价在社会上游荡。一个天真烂漫的学生,就这样给毁了。

同性相吸,是普遍规律,有些时候,孩子们也就是对异性表达了一种好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但他们的行为往往被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折射后给歪曲了。对异性的爱慕,出现在孩童世界里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它不是十恶不赦的罪过。学生出格了,教师应该本着呵护她健康成长的意愿,因势利导,切不可如此武断处理,这里用得着的是爱心和艺术,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将事情在全班曝光并大加鞭挞,实不足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雕塑学生的灵魂,在对待处理所遇问题上,老师总要比学生成熟,总要比学生理智和智慧。这里需要教师有大仁大爱之心,把这件事情处理到只有师生二人知道,并把学生所为当做秘密为他保留起来,而不是闹得满城风雨,为学生保留一点尊严,才是上策。十几岁的学生,其身心尚未出窑定型,只要批评得法,相信他会接受老师的教诲的。如果老师当时不是那么做,而是对学生讲清利害,让他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在行为上有所收敛,相信这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不是当时的那种结局。

面对这位教师,我想有必要给他树立一个标杆:一名高三女生一直在暗恋着她的班主任,在高考前一个多月的一个晚上,她终于设法把老师约了出去,并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意。这位老师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为这位女生陈明利害,使她明白了当务之急是该心无旁骛的应对高考。事有不巧,就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做女弟子思想工作的时候,邻近学校的一家职工宿舍,发生了入室抢劫凶杀案。警察勘查现场,发现了这位老师的指纹。警方询问时,老师承认,案发前一天,受害人曾求他帮助挪动衣柜,指纹很有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但警察问这段时间他在哪里,他却以沉默相对,因此警方初步认定他为嫌疑人。学校随即解聘了他,热恋中的女友也离他而去。后来,案情大白,罪犯另有其人。警察不解的问:“为什么你不说明当时是和你的女学生在一起?”老师静静的说:“当时再有一个多月,我的学生就要参加决定她命运的高考了,如果把它牵连进来,你们无疑会找他询问取证,势必会影响她的高考,我要让那位学生顺利的参加高考。再说,我坚信你们不会凭空认定我为杀人犯的。”

这位老师真的值得我们敬佩,他不仅正确处理了女学生对自己的恋情,更以守口如瓶的方式把人间至爱给予了自己的学生,而且是忍辱含垢,并冒着牢狱之灾甚至是砍头之祸,这是怎样的勇气和品质!当然我们极少有可能遇到与这位教师相同的事件,但他这种牺牲精神,这种为了学生而守口如瓶的做法,当值得我们尊为楷模。

相比这位为学生守口如瓶的高中教师,我们这位教师便显得极为逊色。面对这个情窦初开的同学,教师并不需要什么付出,更不需要做出某种牺牲,教师所要做的仅仅是以宽厚仁慈之心,为学生留点脸面,用教师的爱心去教育转化学生,遗憾的是,我们的当事人没有做到。同样是教师,为人师的境界差别竟如此之大,实在令人感叹。

作为教师,当你利用职位的便利截取了学生的隐私之时,就应该像那位高中班主任老师那样去做。为学生守口如瓶,并不是纵容学生,而是为学生留下一块遮羞布,为学生保留一份做人的尊严,这并不玄奥,实在是普通而又简单的道理,是我们每位教师可以身体力行的事情。

参考文献:作者:汪凤炎,燕良轼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6-1

上一篇:引领开放式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一篇:高职大学语文训练项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