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9-11 02:52:0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1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高热时退热,合并细菌感染时抗感染药物治疗等处理,Ⅰ组给予中药每日两次保留灌肠。Ⅱ组给予西药抗病毒药物应用。结果 Ⅰ组有效率为92.00%,Ⅱ组有效率为81.00%。Ⅰ组在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惊战消失时间上明显低于Ⅱ组。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特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1]。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循环障碍等。本文总结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的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Ⅰ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0±1.0)岁;病程1~3 d,平均(2.6±1.2)d;对照组(Ⅱ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0±1.0)岁,病程1~3 d,平均(2.2±1.1)d;两组患儿在发热、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皮疹等病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合并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体温高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Ⅰ组给予中药液(基本方药:羚羊角粉0.15 g、钩藤10 g、天麻5 g、生石膏15 g、黄连5 g、炒栀子5 g、大黄5 g、10 g、生薏米10 g、全蝎5 g、白僵蚕10 g、生牡蛎15 g)保留灌肠。1~3岁用中药液20 ml;3~5岁用中药液30~50 ml保留灌肠。灌肠液温度以高于患儿体温1℃~2℃为宜,灌肠前瞩患儿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并保持肠道清洁,利于药物保留和吸收。灌肠时患儿取左侧卧位,床尾垫高10 cm,臀部抬高10~15 cm,利于灌肠液灌入,灌肠管宜选用较细肛管,插管前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棉球充分灌肠管前段并排尽管内空气,防止空气注入患儿肠道增加腹压,灌肠管置入15~20 cm后缓慢注入药液,灌注完毕后将灌肠管外端折叠保留15 min,捏紧患儿臀部后拔出肛管。灌注时及灌注后应分散患儿注意力,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灌肠液保留1~2 h后自然排出。记录患儿热退时间、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记录转危重症例数。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3 d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干燥结痂无渗液且明显减少,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进食恢复至正常,精神好;有效:治疗4 d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大部分干燥

结痂,一般情况好转,进食增加;无效:治疗5 d后仍发热,疱疹较前无减少或增加或破溃合并细菌感染,少食[3]。

2 结果

Ⅰ组在退热时间(1.2±1.2)d、皮疹消退时间(4.6±1.0)d、易惊消失时间(1.8±0.6)d均较Ⅱ组退热时间(1.9±1.6)d、皮疹消退时间(5.5±1.6)d、易惊消失时间(2.4±0.5)d短,Ⅰ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Ⅱ组治疗有效率为81.00%,Ⅰ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口,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严重则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萎软甚至发生喘、脱、危及生命。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透邪外出、退热止惊的作用,且药物经肠内吸收,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疗效,既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婴幼儿主要活动为睡卧或爬行,受重力影响小,吸收能力明显高于成年人。有报道认为:保留灌肠治疗效果与药液在肠内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4],灌肠时垫高床尾及患儿臀部增加直肠与结肠的水平距离,增加其压力差利于液体流入;依据患儿年龄适当增加灌肠管插入长度使药液直接注入结肠,既避免了药液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使用较细肛管,因其管腔细,管腔圆滑,刺激性小,避免患儿不适引起哭闹增加腹压影响灌肠效果;利于药物保留及吸收;灌肠速度宜缓慢减少对患儿肠壁的机械刺激。不易引起患儿刺激性排便[5]。中药保留灌肠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值得儿科临床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吴峻青.重症手足口合并脑炎12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

[4] 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的改进.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

[5] 赵霞,周焕荣,等.2种不同方法用于婴幼儿直肠给药的效果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54.

上一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3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