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拓展\激活学习空间

时间:2022-09-11 02:19:09

促成\拓展\激活学习空间

促成、拓展、激活学习空间

教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学”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通过几年新教材的实验,对上述课标所描述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想向21世纪提供“善于学习”的优质人才,就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动手操作――促成内化空间

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是分成四大块教学:(一)看:出示了实物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让学生仔细观察角,找一找已经知道的角;(二)做:拿出纸片(圆形),让学生折一折、摸一摸角;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观察角的大小变化。(三)想: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四)说:说说自己的是用什么方法记下角的描述性定义的。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编成顺口溜,“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角大小看开口,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小朋友看仔细,角的特征永牢记。”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看来“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的机会来促成知识的内化。只有大胆采用“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充分体现出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二、自主探索――拓展思维空间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当前的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实际的基层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平时听公开课时,我们常会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安排学生操作、实验、讨论等自主探究活动形式,看似气氛活跃,但内行的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老师事先要学生怎么摆、让学生怎么做、叫学生怎么说的,思路早已限定在框架里,学生就像只鸟儿关在笼中活动活动身体一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压抑、被控制状态。身为教师,我们要从心灵深处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认识到学生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融洽、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如北师大版第二册“小小图书馆”这课,课堂上是这样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小朋友们33-7=?你学过吗?(生答没有),你想知道它等于几吗?(生答想)想不想试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提示:计算过程可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来操作)话音刚落,同学们有的挠挠脑袋积极在思考,有的在摆小棒,有的在数手指。不一会儿学生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这时我趁热说:恭喜你想出办法来了(学生的方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先鼓励),你能不能先和同桌说一说呢?顿时学生头挨头,耳对着耳窃窃私语相互纠正着各种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算法,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场面十分热烈。各种方法如下:

生1:摆小棒的方法,3-7不够减,就用13-7=6,6+20=26

生2:也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3捆零三根,然后打开一捆,用打开10根减去7根。还剩20+6=26。这时师追问:你为什么打开一捆呀?(因为不够减)

生3:我是用口算的。我把33分成20和13,用13-7=6再用20+6=26

生4:我不摆小棒用竖式计算:

……

接着师及时总结说: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算法,真了不起,这些方法虽然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但算理是一样的。都是个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借1,十位上借1个相当于个位的10个,这样个位就够减了,助人为乐的十位也就少了一个数。

这一片段的教学将知识与情景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能体现“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探究过程中成功的快乐,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勇于“做数学”。

三、合作交流――激活交流空间

有什么办法既能使每个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表达愿望,又使他们没有上述顾虑呢?合作交流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举措。合作交流首先要进行分组学习,它有如下优点:1.教学环境宽松,学习氛围民主。2.有利于“优”“差”生的共同提高。3.有利于知识和情感的交流。4.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教学中遇到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情况时,我常常是采用合作交流、分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前后桌四人一组,让每个学生先在组内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表述,再由各组指派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汇报,反馈信息。汇报时鼓励胆量小的学生汇报,数次训练后,再让每组轮流汇报情况,慢慢再设置竞争机制,让每组争着汇报。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回答问题不再是吞吞吐吐,扭扭捏捏,举手表达对知识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也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老师也能从他们的语言表达中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位置与方向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立刻各小组展开了激烈讨论,有的认为记住东就可以了,按顺时针来记住东南西北;有的认为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的说记住东和西相对,北和南相对;还有的说分左右两半来记;还有的分上下两半来记等等。随后各小组长争先恐后汇报,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了问题,而且加深了位置与方向的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他们团结合作,共同探讨,不仅找到了解题方法,而且激活了交流空间,学习兴趣也很高,思维也特别活跃而乐于做数学。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引入课堂教学中。课堂上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只有多给学生空间,学生学得才会愉快,才会发现和展现自己优点和长处。课堂空间激活了,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把社会的需要与自我优点和长处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开拓教育创新的蓝天绿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教师帮高三学生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