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跨越式”教学研究中成长

时间:2022-09-11 02:09:56

我在“跨越式”教学研究中成长

2012年的9月,我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羡慕已久的县城教学。一年来,我始终深深地崇拜着教师这个职业。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我一直严于律己,工作勤奋,团结同志,关心学生,乐于奉献,务实创新。经常去听同年级的语文课,学习他们的长处,补己之短。所以在教学上得心应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学校的好评。

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我参加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语文“跨越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何克抗教授的讲座我第一次接触到“跨越式”这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半年的精心学习与实践中,在庄博士等各位专家和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指导下,我发现自己在这条道路上也留下了一串串值得珍惜的足迹,虽然只是浅浅的、淡淡的,但足以使自己坚定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也使自己更加热心于语文教学的跨越式研究。

“跨越式”教学模式由学习新知、拓展阅读、说话写话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时间分配是学习新知20分钟,拓展阅读10分钟、说话写话10分钟,也被称为“211”教学模式。开始实验时觉得原来40分钟的课要在20分钟之内完成很有困难,同时觉得拓展阅读和说话写话浪费时间。起初多数老师反映新的教学模式很不适应,尤其是时间把握不好,可后来,经过慢慢摸索,经常搞活动,总结经验,常听课,常反思,终于使我们的新的跨越式课堂有了起色,现在人人都能讲出好课,人人都能谈论新课题——跨越式,它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充实了我们的头脑。

在教学中学习新知、拓展阅读和说话写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中我们用20分钟让学生认识新知、拓展阅读巩固新知、说话写话是运用新知提升能力。比如《借生日》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读文本,感悟母爱的伟大,母女的深情;其次阅读材料深化主题,阅读古诗《游子吟》,歌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散文《母亲的爱》;最后说话写话升华主题,对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说一句或几句话,让孩子有回报父母之心,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专家所说的三位一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不容置疑的。跨越式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突出。课堂中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如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因为只有自己学会的知识才记得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主圈画生字,经过同桌互学、小老师带学等环节后再针对学生个别不会的进行集体识字重点讲解。结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比如识字,有很多同学能够动脑筋,想办法,如换一换偏旁部首,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等,把识生字的办法都能一一展现出来。学生互帮互助,同桌相互学习,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以往。教学《借生日》时我抛出问题:“小云的妈妈是真的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吗?”抛出问题时我的内心很忐忑不安,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一年级的学生能不能理解母亲不是真的忘记。可当一双双小手举起时答案令我惊喜。有的说:“妈妈不是忘了,是自己不过生日攒下来的钱给我们过生日。”有的说:“不是真的忘了,省下的钱给我们买衣服。”等等。学生是有一定的读悟能力的,不要低估了他们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人。跨越式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般很重视这节课的教学知识容量,也就是说课堂效果与课堂知识容量有着重要的关系。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限制了课堂信息含量,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教学《雨点儿》这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雨点与小雨点对话的情景,让学生在提升兴趣、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语感。教学《雪娃娃》这一课,我播放了“雨雪水的转化过程”,既快又一目了然。还有每课的拓展阅读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经过了近半年的跨越研究,学生在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广阔了,识字的方法也灵活了,比如“造”字的识记,学生除了说出了最简单的方法外,还张口说出了“走之底加告字”“走着说广告”等方法,虽是很简单的两句话,却显示了学生的思路在渐渐拓宽,储存在他们脑海中的知识容量在一点点地加大且日渐起作用,学习的方法也增加了许多。再看看学生的小练笔。大部分的小练笔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写话来源于阅读,而阅读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跨越式教学法的介入使学生、老师在教育观念、学习方式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挖掘了隐藏在学生心底的那笔谁都能看到却不知如何挖掘、发现的财富。但也存在学生由于认字太多在写字的时候出现乱写字、写错字的现象,而且很严重。还有,学生在阅读与写话上出现层次分化,有的学生接受得特别快,有的相对慢些,但我想,在达到课标规定的前提下,哪怕他只读了一篇文章,也达到了跨越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定地走下去,不断地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争取让课堂实现真正的跨越。

上一篇: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如何上好生物选择题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