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1 01:18:33

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0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95-01

江苏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和外资经济一起构成了江苏国民经济的主体。据江苏省工商部门统计,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累计247万户,较上年净增20.95万个,私营企业总量上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219万人,比上年增长9%;全省私营个体经济税收收入为682.53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2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江苏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但是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1.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创业期资金的主要来源

中小民营企业在起步时期,创办人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也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

2.银行贷款是主要外源融资渠道

江苏省规模以下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只有82.59,融资指数为76.41,远低于大型企业(分别为121.28和118.32),均位于不景气区间。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调查中有67.2%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约有33.2%的企业能从银行获取贷款,而83.5%的企业认为贷款难。

3.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从上市公司地区分布上来看,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其中南京、苏州和无锡3地的上市公司总量达到69家,占到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69%;苏北地区则仅有7家上市公司。

4.民间借贷活跃

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金融业不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占有重要位置,在苏南较发达地区,民间借贷也较为频繁。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

之所以出现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体制、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的制约密切相关。

1.内部融资所占比重过大

中小民营企业成立之初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股东资金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生产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企业间的相互拆借、民间借贷等。江苏较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比例在60%以上,苏北欠发达地区达到了80%以上。

2.银行贷款比重偏低

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银行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江苏民营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同期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 7%,但实际贷款中遇到的障碍很多,银行的贷款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3.融资渠道不畅

江苏民营企业总数有100万家以上,但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总数还不到100家,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股权融资面临政策的缺失以及风险基金退出渠道,严重影响了权益融资的比重。

4.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在江苏较发达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已有一些担保机构出现,但数量有限,其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地区中小企业支持的作用有限。在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数量极少,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担保机构。江苏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众多的省份,担保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

5.民营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无论在银行贷款还是在民间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融资要相对容易很多。

三、解决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建立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培育中小企业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分工体系,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和规模。

2.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江苏省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苏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进一步整合以发挥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苏南地区可以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用于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城乡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增资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等方式扩大其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充分发挥这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当地企业的相对了解的优势,引导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3.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信用水平

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准则,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主动争取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4.创新符合中小民营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

鼓励发展租赁业,融资租赁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可以有效缓解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的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更新和改造所需的资金缺口。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范围,在利用房产、土地等有形资产抵押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

5.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

一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尽快组织制定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民营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其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

二是要重新审视“抓大放小”的政策,把全部企业作为政府服务的对象。“抓大”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小”绝不是任由中小企业自生自灭。为企业服务永远是政府的职责,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疏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是服务于企业的重要内容。

三是逐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银行实行如余额奖励、冲减坏账、补贴资本金、扩大利率自等优惠政策,以保证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实行减免。

参考文献:

[1]王滨.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杨令芝, 周艳.服装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3]周峰. 服装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

[4]雷仕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五策[J].企业政策与管理.2004(10)

[5]赵琛.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4.8

上一篇:感悟戏曲演员的艺术修养 下一篇:浅谈村镇人畜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