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际活动与英语教学

时间:2022-09-11 01:05:23

课堂交际活动与英语教学

摘 要: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也只有通过交际才能学好语言。创设并改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比较自然、真实的交际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英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必要性、作用和特点,归纳了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类型,并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堂有效交际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学 课堂交际 有效性

一、引言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在保持语言结构功能的同时,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将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Dell Hymes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及策略能力。如果我们把语言能力看作是语言教学的共核,那么后三种能力无一不与语境有关,即交际能力是在交际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交际活动不仅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思想,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交际活动进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德国著名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有如下启示:交际活动是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运用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生活的情景来学习知识,锻炼自己,获得情感体验的。英语教学只有同交际活动相结合才能关注学生发展。

2.交际活动最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素质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去动。交际活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语言知识和信息的互动,也是认识与情感、策略与能力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达到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才能的展现。

3.新课改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新课程要求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交际教学将交际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交际教学并不是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运用语言去学习”和“学会运用语言”,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Little Wood给外语教学下了一个定义,即提供更多的交际场景,让学生更少地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而更多地去注意语言的意义。

三、交际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交际活动并不是盲目地为交际而交际的活动,也不是无信息的为教学而交际的行为,而是有一定的目的和作用。

1.提供整体语言技能训练。当我们考虑人们是如何学会各种各样的表演技能的时候,区分一下分解动作和整体动作很有必要,例如游泳,我们不光是要学会分解开的动作技能,更要下到水里去运用所学的动作技能游上一段距离。英语交际活动正是给我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游上一段”的真实情景。

2.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同别人交际,如果学生发现他们的课堂学习与这个目标有关并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许多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注重交际意义而不是结构形式,如果课堂交际活动和这一点一致,他们就感到学习很有意义。如果交际活动密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就会非常生活化并有情感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加师生互动交往。交际是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实践,与活动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活动”理解为“活”加“动”。“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是生活交际话语经过加工的记录。在交际活动中将这些记录活化为有声有色的话语,让学生全面感知所载信息。二是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把课本中的话变为学生想说的话,使学生易于行动,积极参与。三是把教学活化为交际。“动”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各器官动。二是学生的认知机能动。三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动。

4.强化学生记忆。加拿大心理学家Tulving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交际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创设的或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并伴随着主体意识和情感的互动,这无疑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5.培养合作意识。在交际场景中交际方需要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并要始终考虑用一种得体的、易于被对方理解的语言或方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提高课堂效率。交际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积极主动、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在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英语教学中有效交际活动的特征

1.有效性。好的交际活动要能刺激学生的技能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2.多容量。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接触的语言越多,他们获得的练习机会就越多。

3.成功性。我们通常通过正确地完成某个任务来巩固学习内容,因此要选择和设计学生容易成功的活动。多次的成功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就感,而且能鼓励他们主动探寻,纵深发展。

4.多相性。好的交际活动应该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一个练习的机会。如果我们所开展的活动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反应,那么大多数学生则不能受益。

5.趣味性。如果交际活动只追求成功性和多容量性,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厌倦,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动机并最终导致厌学。因此课堂活动应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6.教师协助。在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成功地交际。教师不仅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使活动顺利完成。

五、英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类型

Little Wood将交际活动分为功能交际性活动和社会交往性活动。

1.功能交际性活动的重点是有效地表达某种功能,因此教师暂时不必过多地注意学生使用的语言是否得体,或是否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这类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即通过有限的合作来分享信息,如找图片、顺序、时间、地点等;掌握信息,如重新排列故事顺序、集中信息去解决问题等;运用信息,如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做出一个决定而进行小组或双人讨论等。

2.社会交往性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仅注意语言的功能意义,也注意其社会交往意义。这类活动一般都在课堂外的实际环境中发生,但课堂中的活动也可作为一个起点。因为课堂本身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而且在某一种社会交往环境中学到的语言结构和行为规则也可迁移到其他场景中去。

六、英语课堂有效交际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1.信息差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际的目的是想获得某方面信息或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交际时,如果一方知道某事而另一方不知道,信息差就产生了,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个信息差。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缺少信息差,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信息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进行值日生活动,内容可包括对话表演、故事讲述、新闻报告、即兴演讲等。这种训练活动一般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有助于上课伊始就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氛围。

2.模仿。跟着录音或视频进行朗读,要求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尽可能模仿一致。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句型练习、简短对话等,虽然比较单调机械,但对于纠正学生发音、规范学生语音语调效果良好,是初级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是交际的基础。

3.背诵。在模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句型、对话、课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背诵作为交际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而且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是死记硬背。

4.问答。用英语问答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问答的内容可依学生水平的高低而变化,从比较机械的练习做起,逐步发展到内容比较灵活、丰富的问题。一开始教师可让学生就图片或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学生间的问答,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多提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所限,教师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度,尽量选择比较有意思、适合学生水平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回答。

5.看图说话。让学生描述图画内容并展开讨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图画可以是单幅画或连环画,这些图画应该主题鲜明,情节直白,富有趣味性。

6.情景会话。情景会话是人们在特定情景中交流思想的一种言语行动。教师应分期分批向学生介绍较为典型的现实生活场景,如问候、告别、购物、称赞、打电话、看病、谈论天气等等,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自由编创对话。

7.复述。复述前,教师最好板书相关内容的关键词、句型或重难点,让学生参考。也可板书所复述的内容大意,将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词语抽去,以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复述过程中,学生要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材料要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表达能力。

8.交际性游戏活动。游戏是中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课堂交际方式。高中英语涉及的游戏活动内容较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设计紧扣所授语言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和掌握英语,如猜谜语、唱英文歌等,把游戏穿插于英语交际教学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可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9.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模拟真实语言情境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个语言情境中的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境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教师提供角色及场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及所处的情景做出反应。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注意到在什么场合,以什么身份,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10.小组讨论。讨论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下进行说话练习。考虑到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所提供的主题应简洁明了,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能力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之前由教师讲解话题,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单词、句型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平等的练习机会。

七、结束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交际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发挥教材的优势,将教材所提供的交际场景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真实有效的交际活动协助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3. 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4. 陆有铨. 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上一篇:高中二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报告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词汇立体教学网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