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09-11 12:57:53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身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充分运用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的学生,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同时如果器材自己能在生活中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并且能够完成实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收获希望,这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可是课本上所做演示实验,器材大多数是市场上难见踪迹的,甚至根本就是买不到,于是学生在上课时看到的实验现象,如果想回到家中自己再现以加深印象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如果能够用身边的器材去做演示实验,学生回家后,也可以模仿着老师的再做一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笔者就对课本的极个别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沪科版九年级课本第十八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课本用手摇发电机,效果是很明显,学生看了以后也是非常好奇,但是给学生的刺激不够强烈.如果这个实验是学生亲手做的,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更大的激发.可是实验室才有这种器材,并且只提供了演示,学生分组都不可能,更不用说学生自己回家去做了.

如果能让学生在家里用自己家中的器材完成这个实验,那么学生的兴趣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笔者创新的把家中的台式电风扇搬到了教室,此时已经是冬天,学生非常纳闷,老师是不是吃错药了,这么冷还拿电风扇来教室?看到学生怀疑的眼光,笔者先把电风扇接到电源上,电风扇会转动,对着学生吹,吹到的学生大叫冷啊.接着,拨下插头,让学生思考,刚才大家看到电风扇通电后会转,现在假想一下,如果反过来,让电风扇转,会产生电吗?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大部分学生说不行.于是笔者把小灯泡接在插头上,问学生小灯泡亮了吗?学生回答没有亮.笔者问:如果用手去转电风扇小灯泡会不会亮?学生回答不上来了,有的说会亮,有的说不会亮.接着笔者叫学生注意观察小灯泡,自己用手去摇动电风扇叶片,奇迹真的出现了:小灯泡居然亮了!学生很惊讶,通常我们看到的是电风扇通电后在转,怎么去摇电风扇,也能生出电来呢?这样的现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纷纷跃跃欲试.对于其中的原理了解,更是产生了极大的欲望,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同时这个实验简单,容易操作,学生上课时没办法做,自己回家后可以继续在家中完成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改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实现自己实验的愿望,通过这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电磁感应.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如沪科版八年级课本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中的实验探究.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个小瓶子.先做一个上浮实验,再做一个下沉实验.虽然实验容易完成,但是现实中见多了,学生不以为然.如果能让沉下去的瓶子自己浮起来,又让浮起来的瓶子沉下去,那么学生肯定很爱看.而且也会回家去自己完成这个实验,向身边的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笔者把实验进行了大大的改进,实现了让这个瓶子能在水中上浮、下沉与悬浮.

现在把改进的实验叙述如下:

器材:1.25 L可乐瓶一个、注射器一个、口服液瓶一个(如图1)

制作方法:

1.把可乐瓶装满水,在口服液瓶塞刺一个小孔.

2.用注射器在口服液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如图2)

3.把口服液瓶子倒置放入可乐瓶中,瓶子露出水面1 mm左右就可以了.

使用方法:

1.将本教具放置在手中,用适量的力压瓶身,使口服液的瓶子在水中下沉.(如图3)

2.让手松开,口服液的瓶子在水中上浮.(如图4)

3.再用适量的力压瓶身,可以使瓶子悬浮在水中.(如图5)

这样瓶子运动起来,上上下下的运动,也可以在任意深度处停留,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好奇的眼神让笔者好有成就感.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这个实验,并且把瓶子会上浮、下沉和悬浮的原理写出来,作为本节的作业.学生百分之百的完成的作业,非常开心的把自制的器材带到学校来展示,交流讨论了他们之间的实验成果,认真地解释实验现象.

上一篇:探究课堂教学微技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基于数据分析软件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