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层次式学案设计初探

时间:2022-09-10 11:26:00

初中语文层次式学案设计初探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悠久历史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在这个教育理念上产生的。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分层教学是在同一学科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授不同程度的课,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不是分尖子班和普通班,而是在一个班里面,实行分层次教学。它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的原则,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层,同时进一步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和评价等进行分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做到学习内容有梯度,学习方法有向度,学习考核有区分度。

二、层次式学案设计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认真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目标,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先对七、八、九三个年级的语文学习提出总体的目标,继而提出这种“阶梯式”教学目标,秉承“全体”、“提优”、“补差”的原则,让A层“吃得好”、C层同学“吃得下”、B层“吃得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应层次目标的指引下,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

2.学习内容分层

分层导学本身的目的是让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优秀的学案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我们在学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作了如下探索:

(1)问题设计的分层

通常的导学案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学案习题化。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机械编制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课本中知识的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

问题2:导学收获的平均化。实践中,有些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课后几乎没有什么提升。

问题3:学案导学“放羊化”。学案中有些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的,有些内容是要靠老师引导的。由于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该导的没引导好,该自学的没让学生学,课堂教学形同“放羊”。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的漏洞,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问题4:学案导学轻导学。有些老师不放心,本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能完成的,却把学习内容嚼碎了交给学生消化,导的地位没突出,缺少了学法的指导与渗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分层导学案设计除了具备基础的知识性外,还要注重参与性,留出空白,让学生在预习时先提问。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前,先让学生预习,接着发给学生问题卡,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记录于问题卡上;然后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结合教师的备课专研,按层次设计导学案。这样把学生也参与到导学案的设计当中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学习疑问,避免了导学案设计的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课堂学习的分层

课堂学习是实施语文分层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A层次学生要“指着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他们自主感悟;对B层次学生要“领着走”;对C层次学生要“扶着走”。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要以“扶”为主,“扶”中带“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都能前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在预习时先下发预习问题卡,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我分层设计了五个有层次性问题的导学案,再分发导学案给学生当做预习作业,这五个问题依次是: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2.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请解释。3.文章哪些段落写出了桃花源的美好,哪些段落写出了桃花源的虚幻?在文中圈画出来,并作分析。4.陶渊明为何要做这样的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梦?请结合背景链接谈谈你的看法。5.假如你是桃源人,走出了这“世外桃源”,面对诸多记者的提问,你会如何回答?假如你是记者,你会提什么问题?请选择一角色实景模拟。

五个问题层次性是不同的,其中第3个和第4个问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由A级及部分B级同学来完成。

3.作业分层

学生的作业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是有不同学习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混乱”,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积极乐观地完成作业任务,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C层次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的阅读和理解为主,B层次学生的作业以阅读理解中较容易和稍难题为主,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简单,所以我们可以让A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基础作业,然后做些拓展作业来能满足A层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些相同的事物中找出不同,提高自主分析的能力。《桃花源记》课后作业实例如下: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 (2)便要还家 ( )

(3)咸来问讯 ( ) (4)无论魏晋 ( )

(3)翻译下列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选文最能体现桃源人和外人心境不同的一个词语是什么?产生这种心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扩展阅读: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 康与之《昨梦录》)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凡衣服、饮食( )

(2)故可同处( )

(6)翻译: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7) “山之大穴”与桃花源有何相同之处?

上述阅读作业题,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标有一星问题1、2、3、5由于都是基础题,由C层次学生完成;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既有课内的基础题,也有课外的基础题,达到了跳一跳的目的;标有二星的问题4、6题,由于以理解分析为主,故由B层次学生完成,标有三星的问题7,是要课内外比对分析,难度较大,所以由A层次的学生完成。同时B层次的学生还要完成标有一星、三星标记的题目,A层次的学生还要完成标有一星、二星标记的题目,以便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跳一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作者通联:浙江温岭市泽国三中]

上一篇:抒郁勃之气 展书卷才情 下一篇:Nuance为什么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