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营养诊断与施肥关系的讨论

时间:2022-09-10 10:28:15

对玉米营养诊断与施肥关系的讨论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营养诊断与施肥的关系,然后对玉米缺少氮素、磷素、钾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论述。

关键词营养诊断 施肥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营养诊断施肥法是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营养诊断是手段,施肥是目的,所以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营养诊断。

2对玉米进行营养诊断及施肥管理

营养诊断的主要方法通常采用形态诊断。所谓形态是指对作物的症状或长势、长相进行诊断的方法。这对了解植物短时间内的营养状况是一个良好的措施。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需营养元素,如果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其生理代谢就会发生障碍,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使根、茎、叶、花或果实在外形上表现出一定的症状,通常称为缺素症。不同作物缺乏同一种营养元素的外部症状不一定完全相同,同一种作物缺乏不同的营养元素的症状则有明显区别,这就为通过识别作物缺素症而诊断作物营养状况提供了可能。如氮、磷、钾等元素,在作物体内具有再利用的特点,当缺乏时,他们可以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上部新叶而被再度利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要准确快速的识别作物缺素症,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为防止诊断失误,最好与测土相结合,相互印证,从而确诊作物“病因”,做到“对症下药”。

2.1 玉米氮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2.1.1缺氮症 许多作物在缺氮症时,自身能把衰老叶片中的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氮素并运往新生叶片中供其利用。由此,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作物叶片出现淡绿色或黄色表示有可能缺氮。苗期缺氮植株生长受阻而显得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玉米植株缺氮时,生长缓慢,株型矮小,茎细弱;叶色褪淡,叶片由下而上失绿黄化,症状从叶尖沿中脉间向基部发展,先黄后枯,呈“V”字形;中下部茎秆常有红色或紫红色;果穗变小,缺粒严重,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

2.1.2氮素过剩症 氮素过多会使玉米生长过旺,引起徒长;叶色深浓,叶面积过大,田间相互遮阴严重,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茎秆柔弱,纤维素和木质素减少,易倒伏,组织柔嫩,易感病虫害。另外,氮肥使用过多会使作物贪青晚熟,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

2.1.3 防治方法

缺氮症的防治

(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对于新开垦的、熟化程度低的、有机质贫乏的土壤及质地较轻的土壤,要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培肥地力,以提高土壤的保氮和供氮能力,防止缺素症的发生。

(2)在大量使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料(如秸秆)时,应注意配施速效氮肥。

(3)在翻耕整地时,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

(4)对地力不均引起的缺氮症,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5)必要时喷施叶面肥(0.2%的尿素)。

.氮过剩症的防治

(1)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供氮特点,适时、适量地追施氮肥,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过晚。

(2)在合理轮作的前提下,以轮作制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施氮量。

(3)合理配施磷钾肥,以保持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平衡。

2.2玉米磷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2.2.1缺磷症 作物缺磷时,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叶小易脱落,色泽一般,呈暗绿色或灰绿色,叶缘及叶柄常出现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缺磷一般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缺磷的植株,因为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有糖分积累,易形成花青素。玉米缺磷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从幼苗开始,在叶尖部分沿叶缘向叶鞘发展,呈深绿带紫红色,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症状从下部叶转向上部叶片,甚至全株紫红色,严重缺磷叶片从叶尖开始枯萎呈褐色,抽丝吐丝延迟,雌穗发育不完全,弯曲畸形,结实不良,果穗弯曲、秃尖。

2.2.2 磷素过剩症 磷素施用过量造成作物的叶片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过短;出现生长明显受抑制的症状。

2.2.3防治方法

合理施用磷肥

(1)早施、集中施用磷肥 大多数作物再生育前期对缺磷比较敏感,吸收的磷占总需磷量的比例也较大,通常50%的磷是在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到总生物量的25%以前吸收的,且磷在作物体内的再利用率较高,生育前期吸收积累充足的磷,后期一般就不会发生缺磷而导致作物减产。所以,磷肥必须早施。

(2)选折适当的磷肥类型 一般以土壤的酸碱性为基本依据。在缺磷的酸性土壤上宜选用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含石灰质的磷肥。缺磷十分严重时,生育初期可适当配施过磷酸钙;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宜选用过磷酸钙、磷酸一铵、腐殖酸磷肥或复混肥。

(3)配施有机肥料和石灰 在酸性土壤上应配以有机肥料和石灰,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磷的转化与释放,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田间管理措施

(1)选择适当的品种 一是选用耐缺磷的作物品种,二是对易受低温影响而诱发缺磷的作物,可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以减轻或预防缺磷症的发生。

(2)培育壮苗 在土壤上施足磷肥及其他肥料,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壮苗抗逆能力强,根系发达,有利于生育前期对磷的吸收。

(3)水分管理 对于有地下水渗出的土壤,要因地制宜开挖拦水沟和引水沟。 2.3玉米钾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2.3.1缺钾症 玉米缺钾症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中下部老叶叶尖及叶缘黄化、焦枯;节间缩短,叶片与茎节的长度比例失调,叶片长,茎秆短,二者比例失调而呈现叶片密集堆叠缩的异常株型。茎秆细小柔弱,易倒伏,成熟期推迟,果穗发育不良,形小粒少,籽粒不饱满,产量锐减;籽粒淀粉含量低,皮多质劣。严重缺钾时,植株首先在下部老叶片上出现失绿并逐渐坏死,叶片暗绿无光泽。

2.3.2防治方法

合理施用钾肥

(1)确定钾肥的施用量 我国钾肥资源贫乏,钾肥主要依靠进口,切忌盲目施用钾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6~10千克钾肥。

(2)选择适当的钾肥施用期 由于钾在土壤中较易淋失,钾肥的施用应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在严重缺钾的土壤上,化学钾肥作基肥的比例应适当大一些,当然还需考虑是否有其他钾源。在作物吸氮高峰期(如玉米在分蘖期、大喇叭口期等)要及时追施钾肥,以防氮钾比例失调而促发缺钾症。在有其他钾源(如秸秆还田、有机肥料、草木灰等)作基肥时,化学钾肥以在生育中后期作追肥为宜。

(3)广辟钾源 充分利用秸秆、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钾肥资源,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钾的再循环和再利用,缓解钾肥供需矛盾,能有效地防止钾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田间管理措施

(1)控制氮肥用量 目前生产上缺钾症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引起的,在供钾能力较低或缺钾的土壤上确定氮肥用量时,尤其需要考虑土壤的供钾水平,在钾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证时,更要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

(2)水分管理以开沟排水与施用钾肥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缺钾症的效果更为显著。

结束语

营养诊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营养诊断为科学施肥提供直接依据,即利用营养诊断这一手段进行因土、看苗施肥,及时调整营养物质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通过判断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失调症状,以决定是否追肥或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通过营养诊断查明土壤中各种养分的贮量和供应能力,为制定施肥方案、确定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6

[2] 施肥技术与农化服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关于电力工程建设监理体系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