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10 10:24:08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7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分析治疗前后AST、ALT、TG、TC、γ-GT及超声影像学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肝功能、血脂及超声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血脂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本病在西方国家成人发病率为10%-24%,肥胖人群的发病率高达57%-74%。我国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次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7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5±18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 无病毒性肝炎;无药物性肝损伤史;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正常值高两倍以上者;血清甘油三酯(TG)大于1.71mmol/L和总胆固醇(TC)大于5.98mmol/L或有任一项者;B超检查显示具有脂肪肝特征性改变。排除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胆道梗阻、严重糖尿病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初始每日3次,每次2粒(即每次456mg),服用三个月后,剂量减至每日3次,每次1粒(即每次228mg)的维持剂量,维持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血脂变化及影像学的改变。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见表1。B超结果显示,67例患者中,有14例恢复正常,结果见表2。

表1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x±s)

组别

AST

(U/L)

ALT

(U/L)

TC

(mmol/L)

TG

(mmol/L)

γ-GT

(U/L)

治疗前

97.7±41.2

118.4±186.9

7.75±1.10

1.95±0.41

135.4±38.1

治疗后

54.5±25.1*

66.7±24.4**

5.17±1.43*

1.62±0.53*

61.1±17.5**

注: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表2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前后影像学比较

组别

轻度

中度

重度

痊愈

治疗前

9

42

16

――

治疗后

21

28

6

12 讨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据报道,本品在乙醇、脂环醇、四氯化碳、扑热息痛和氨基牛乳糖等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试验模型中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在慢性模型(乙醇、硫代乙酰胺、有机溶剂)中也观察到抑制脂肪变性和纤维化作用。已有研究提示,本品可以加速膜的再生和稳定,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胶原合成。目前尚无针对人体药效学的特殊研究。

本研究中,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血脂的异常,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杂志,2006,11(1):68-70.

tyle='font-family:"lucida Grande";mso-hans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

[3]刘松,何健,管文贤,李强,俞海平,周竹萍,包善华,周正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进展期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103,29(4):255-256.?

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EB/OL].[2010-03-20]. http://wenku.baidu. com/view/f452d82258fb770bf78a5527. html .

[3] 谢锦桃,刘军,伍远征 等.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执行纲要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C):1993-1997.

上一篇:浅谈固相表面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保留导尿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