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情感教学

时间:2022-09-10 10:02:18

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情感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师生感情互动链接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它能有效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互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以促进数学教学实效呢?

1建立民主平等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民主平等的数学教学情感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师生课堂情感对接、特定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发端。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氛围,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亲切,语言和蔼,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乐学、勤学,学习才会取得成功。教师要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教学民主,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别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些微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调整学生认知行为,增进在情感上的积极效果。

2培养愉悦乐学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彻底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3推动探究创新意识

要建立这样的心理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问题要科学,对探索性问题把握程度要有自己的尺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了,也不能过于难了。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不点就通、不思就懂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另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又不能过于复杂、高深,超出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现区域,否则,学生将会由于对知识理解、问题解决过于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学应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他们在探索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对此,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要用直接或用暗示的方式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从中受到激励,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下一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