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误”中得到“悟”

时间:2022-09-10 09:40:24

让学生从“误”中得到“悟”

摘 要: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既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又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错误,还应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错误绽放出美丽、别样、智慧的光彩,构建精彩课堂。

关键词:错误资源;辨错;活用;反思;精彩课堂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意的萌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有的时候,学生的错误也能成就另一番“精彩”。

在教学完苏教版数学五下“分数意义”一课之后,我发现书上的课后练习4“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所在的点”这一题的错误率较高,但当时感觉学生只是因为不了解题意,从来没有遇到过此类的题目造成的,只要讲解清楚即可。但是,学生家庭作业中类似练习的高错误率却让我极为纠结:如何能及时讲解错题,又不耽误当天的新授课“真分数和假分数”呢?经过一番思考,我改变了原本的教学设计:

一、灵“辨”错误,深化理解

学生的错误是每时每刻都可能产生的,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这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善于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

于是,在课的开始我便出示了错题: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 ■

师:同学们,昨天的家庭作业中老师发现了这道习题,有的同学将■标在了A点的位置,而有的同学却将它标在了B点的位置,仔细思考一下,这两种答案分别是怎么想的?你们认为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大家在思考后,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应该标在A点。因为■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

生2:我认为标在B点也是正确的。我把0-2看成是单位“1”了,这里有12段,平均分成6份的话,每份是2段。取5份,也就是10段,所以标在了B点的位置。

生3:我认为两位同学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标在哪儿要看我们把什么看做是单位“1”了。这里,我们应该标在A点。因为0-1才是单位“1”。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都非常棒!确实,即使是相同的分数,也可能因为单位“1”的不同而有区别。在数轴上,我们是把0-1看作单位1的。

……

虽然仅仅是出示两种不同答案,让学生们自己来讨论。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却比我直接告知他们正确答案要高涨得多!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在利用前一课所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行比较,进行辩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明了。这突然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直面学生可能的差错和争议,让学生们自己不断地去观察、比较。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去经历,今后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该怎样判断和处理,不仅仅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也只有这样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才会透彻,自身的思维才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

二、活“用”错误,变废为宝

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融入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目的。

在让孩子们理清了思路,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之后,我并没有就此放弃这道错题,反而让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棒!确实,确定单位“1”是非常重要的。数轴上,我们一般以0-1作为单位“1”。那你能说说这里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吗?

生:■。

师:那么第1格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第3格呢?第6格?

师:1后面的1格,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

师: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生1:因为我们把0-1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所以分母就是6,现在有这样的7份,所以是■。

生2:我认为可以用1,因为这个分数是在1后面了,所以我们可以把1-2看作第2个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加上之前的1,所以是1■。

生3:刚刚他的话我听懂了,我还知道B点应该用分数1 ■来表示,因为B点在1之后,所以我们可以把1-2看作第2个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所以是1■。(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你真的听懂了!那如果继续再往后,又可以标出哪些分数呢?

……

原本只是打算将数轴作为一个教学资源继续延续下去,用来让学生体验假分数的产生:假分数是由一个个的分数单位累积而成的,并由此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但此处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是我始料不及的。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不仅理解了假分数的产生,更使分数的意义得到了深化,学会了灵活的运用。而不是当初机械、呆板的模仿。

三、反思错误,因错“悟”道

教学理论与实践表明,处理学生的解题错误,有很强的艺术性,处理得好,可让学生从错误中悟出新意,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从中学到比原问题更广的内容,既增加防止错误的免疫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后,我领着孩子们又再一次仔细观察了数轴上的分数:

师:大家现在把眼睛再次集中到这根数轴上来,仔细观察这些真分数和假分数。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呢?

生1: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生2:假分数还有可能等于1。

生3:在数轴上,每个分数都是有序地排列着的,他们的分母都一样大,分子越来越大!

生4:老师,我现在还有一个办法来说明之前那个分数标在B点是错的。■是指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5份。还没有满1呢!是一个真分数。如果标在1后面就是假分数了。(同学们再次鼓掌)

课上到这儿,作为一名教学者,我的内心相当的满足和激动!虽然看似最后一名同学的回答和我的问题有所偏离,但是细细回味他和之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错题的继续探究,学生们不仅从数轴上感知了假分数的由来,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大小范围,更是主动在学习新知之后,将新知和旧知相互结合,不断反思,不断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唤起了思维,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得到了“顿悟”。

现在,我们都倡导教学应该走向一种真实的对话,努力“让学习真正的发生”。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却总是怕孩子出“岔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用心容纳学生的错误,巧妙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自由地去辨析,去反思,我们将收获不一样的“精彩”。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跃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习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卓海鸟.直面“错误”演绎精彩.小学教学参考,2008(1).

[2]张瑜.“悟”从“误”中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

上一篇:赏识.鼓励.成功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