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载坎坷路 矢志不渝《岳飞》情

时间:2022-09-10 09:31:48

2013年8月31日,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周末。然而这一天,对于鹭岛厦门而言,却因为一部原创歌剧《岳飞》音乐会版的世界首演,让这个普通的日子变得特别了。

关注和期待

大巴车缓缓驶入厦门大学美丽幽静的校园,被橘色灯光笼罩着的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映入眼帘,中心台阶入口处是巨幅的演出海报,中心大厅内几张长条桌拼在一起,同时售卖门票和节目册,且买者踊跃。大厅内人头攒动,却并不怎么喧闹,看不到盛装的名流,也没有浮华的寒暄,但每个人脸上流露出的,是对这部即将拉开帷幕的歌剧《岳飞》的真诚关注和期待。

岳飞,这位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形象曾经出现在小说、戏曲、评书、电影、电视剧、歌曲等众多艺术形式当中,而以歌剧的形式来呈现却是首次。剧作家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剧本的架构。曲作者又会以怎样的语汇用音乐讲述故事,塑造人物?静等启幕的前夕,时间似乎慢了许多。当84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健步走上舞台,台下立时晌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位耄耋老人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随着序曲的奏响,随着一幕、二幕、三幕的次第呈现,歌剧《岳飞》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历史记载,岳飞从公元1126年开始投身于抗金的斗争中,至公元1142年被害,历时16年,剧作者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全剧成为岳飞的生平介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二是受到其它艺术作品的影响,照搬人们所普遍熟悉的故事情节,落入俗套。

而歌剧《岳飞》剧本的构思却颇具新意,剧作家徐庆东将时间和事件浓缩在公元1140~1142年之间,也即岳飞被害前的两年中。这两年是岳飞抗金斗争中最艰苦的两年,围绕着“战与和”,表现了岳飞内心决心抗金到底,而面对朝廷以及主和派的不断掣肘,岳飞内心的种种矛盾与无奈。编剧将岳飞置于一个无法摆脱的矛盾体中,那就是岳飞抗金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迎回旧主徽、钦二帝的决心,与宋高宗赵构的私心格格不入,因为如果迎回二帝,赵构自身的皇位便不保,而秦桧等主和派也就是利用了皇帝的私心和南宋朝野普遍的偷安心里,除掉了主战的岳飞。在歌剧《岳飞》中,“尽忠报国”已经不再是人们所熟知的岳母刺字这样一个近乎标语似的符号,而成为桎梏岳飞的枷锁。封建皇权时代的岳飞,首先要尽忠,而尽忠的具体对象就是皇帝、是朝廷,某种程度上讲,尽忠与报国是矛盾的,而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才是岳飞最后悲剧的根源。

音乐是一部歌剧的灵魂,歌剧《岳飞》的音乐,主体脉络雄浑、激昂、大气,有如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点缀其间的,是色彩斑斓的小花,有柔美,有幽怨,有倾诉,有离别。激昂之处使人振奋,扣人心弦,就好像一开幕时的序曲;柔美之处引人遐想,动人心扉,就好像那首悠扬缥缈的女声合唱《卖花歌》:抒情之处则让人心有戚戚焉,潸然泪下,就好像第二幕岳飞的那首咏叹《小重山》,幽怨的英国管,诉说着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内心悲凉。黄安伦是一位有才华的、多产的、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在歌剧《岳飞》中,黄安伦将瓦格纳的“乐剧”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力图通过音乐,表现出岳飞及岳家军决心抗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此次首演,因考虑到时间的问题以及音乐会版舞台呈现的局限,将原本的四幕缩减为三幕。

铁锹与厨房

岳飞一生坎坷,悲剧结束。歌剧《岳飞》的命运同样多舛,所不同的是,历时35年,最终登上了舞台,令人欣慰。

35年前。黄安伦还只是个不到30岁的大小伙子,他和郑小瑛是同事,但两人的渊源却不一般。因为小时候和郑小瑛同住在中央歌剧院的一个宿舍大院里,所以黄安伦一直称呼郑小瑛“大妈”。黄安伦说:“早在我6岁时,就认识了青年时代的郑小瑛老师,我算是‘郑大妈’把我带大,也把我骂大的。并且‘郑大妈’一直是我生活和事业的表率。今天我可以对‘大妈’说:‘您没有白骂我!’”

1977年,已经在中央歌剧院工作的黄安伦遇到了“郑大妈”,“大妈”希望他能创作一部《岳飞》的大歌剧,那时的黄安伦已经在作曲界崭露头角,郑小瑛也亲自指挥过黄安伦的多部作品,她坚信他具备写作歌剧《岳飞》的水平和能力,对像儿子一样的黄安伦,郑小瑛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你好好写。我要把你拧干。”“大妈”的信任和嘱托,让黄安伦倍感压力,他说:“您把我拧干没关系,可写歌剧《岳飞》这个事儿也太大了,您先让我练练手吧!”于是,黄安伦的另外一部歌剧作品《护花神》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歌剧《岳飞》的创作开始提上日程。著名导演滕文骥是歌剧《岳飞》脚本的起草者。之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剧作家徐庆东在滕文骥草稿的基础上,进行歌剧《岳飞》的创作。为了能够将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搬上歌剧舞台,徐庆东与黄安伦查找了几乎所有关于岳飞的历史资料。几年下来。徐庆东和黄安伦都成了“岳飞通”,就连“岳飞专家”王曾渝先生都由衷地夸赞:“无论正史、野史,所有和岳飞沾边的材料你们都阅遍了!”

光有材料是不行的,歌剧剧本不同于电影或其它舞台剧本,其创作要具有音乐性。为了让徐庆东了解歌剧创作的特点,黄安伦带着他一次次拜访陈紫等老一辈歌剧作曲家和剧作家,汲取他们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而为了让徐庆东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洋歌剧,黄安伦还用自家那台钟声601老式录音机播放所有能搜集到的歌剧录音磁带……怀着对岳飞的崇敬,怀着对歌剧的一腔热忱。两个年轻人铆足了劲儿想要把这部歌剧做出来。然而剧本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写了改、改了写,反反复复,两人又正当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常常一句话不合,一把铁锹就飞过去了。就这样,不断地争吵,不断地修改,黄安伦说:“我们就是这样把这部作品吵出来的。”

1980年,黄安伦赴耶鲁大学留学,除了行李,黄安伦随身携带的还有歌剧《岳飞》的剧本。读书期间,黄安伦每天回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继续写歌剧《岳飞》。为了支持黄安伦的事业,即将评为副教授的黄安伦夫人辞去北京的工作,到大洋彼岸照顾黄安伦的生活起居。黄安伦记得,那时候在耶鲁大学租的房子非常小,钢琴旁边就是灶台。每天,黄安伦在这边的钢琴上写《岳飞》,而夫人则在毗邻的灶台上煮饭,黄安伦说:“《岳飞》是在厨房里写出来!”

1986年,歌剧(《岳飞》为黄安伦赢得了耶鲁大学硕士毕业作品的优秀毕业生奖金。1988年,有关部门曾经拨款20万元要上演这部歌剧,但接下来一年,却因种种原因,《岳飞》上演的计划被搁浅了。

其实。歌剧《岳飞》并非“嫁不出去的女儿”。这些年来,曾经先后有台湾、新加坡、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温哥华、香港等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团体想要首演歌剧《岳飞》,但是黄安伦都不为所动,他说:“歌剧《岳飞》是要给我郑大妈首演的。”

“大妈”和《岳飞》

是的,郑大妈!对于黄安伦来说,郑小瑛是同事,是师长,更是母亲!在歌剧《岳飞》总谱的封面上,是这样写的:“作品3了号,题献给郑小瑛/刘诗嵘。”是郑小瑛提议创作《岳飞》。是郑小瑛点名黄安伦执笔,是郑小瑛执棒《岳飞》首演。为了歌剧《岳飞》,郑小瑛倾尽心血。2008年中国歌剧论坛在北京举办,郑小瑛在论坛上的一句话让人难以忘怀:“《岳飞》不上演,我死不瞑目!”

中央歌剧院艺术创作室主任蒋力不会忘记,为了歌剧《岳飞》早日上演,他和黄安伦以及志同道合的几个朋友在黄安伦家里聚会、座谈,有一次几个人酒过三巡之后,朦胧中群情激昂,踌躇满志,一连想出几个自认为不错的主意,激动之余,蒋力操起电话,大着舌头给郑小瑛拨过去:“郑老师,我们想出怎么样上演《岳飞》了……”不等蒋力把话说完,郑小瑛在电话的另一端严肃地质疑:“你们在干吗?”郑老师的严厉口吻让蒋力一激灵,清醒了许多:“不好意思,郑老师,刚喝了点酒。”郑小瑛生气了:“喝酒了还和我说《岳飞》的事儿?!你们清醒的时候再说!”一件小事,足以看出歌剧《岳飞》在郑小瑛心目中的分量。

黄安伦的发小、同事、好友,原中央歌剧院著名演奏员汤铭,他对郑老师的《岳飞》情结体会更深。他不能忘记那个深更半夜晌起的电话,迷迷糊糊中,刺耳的铃声让他以为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冲到客厅接起电话,先是郑老师小心翼翼的声音:“不好意思,请找下汤铭。”“郑老师吗?我就是,有什么事儿?”一听是汤铭,郑小瑛立刻欢天喜地:“安伦把《岳飞》的总谱给我寄过来了,我看了,兴奋得睡不着,我弹给你听听吧!”

即使是病中,郑小瑛依然放不下歌剧《岳飞》。那年,郑老师身患重病。情势危急,可是她却拉着探病的汤铭的手说:“我走没什么,可我放不下《岳飞》,安伦那么远,回不来,我对于剧本还有些想法,你一定要把庆东找来,我想和他说说!”汤铭听得泪流满面,他跑出去,哽咽地给徐庆东打电话:“你马上来一趟吧。老太太要托孤了!”

首演当晚,郑小瑛异常兴奋,她在指挥台上的那种活力、洒脱、干练,完全不能让人相信她已经是一位86岁的老人。演出结束后的宵夜上,坐在桌前的郑小瑛双眼充血,满脸疲惫,与舞台上的她判若两人。望着略显孤独与落寞的郑小瑛,我不断回味着歌剧《岳飞》演出开始前和第一幕结束时,郑小瑛的两段即兴演讲。

对于厦门爱乐乐团,郑小瑛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今年是厦门爱乐乐团成立15周年。她感谢厦门市政府,厦门企业界这么多年对乐团的支持和帮助,对于那些与她肩并肩作战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演奏员们,郑小瑛的喜爱与自豪溢于言表,她邀请在厦门爱乐乐团服务14~15年和10年以上的演奏员起立向观众致意,她说:“一个公助民办的乐团,总共了8人,在15年之内,有46人能在这里服务10年以上,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说明这个乐团是一个非常稳定和有凝聚力的团体!”

此次歌剧《岳飞》的演员班底,除了主角岳飞是由上海歌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张建鲁饰演,其余的角色岳云、无双、砚童等等全部是非职业歌剧演员。而合唱团则是一支地地道道的业余合唱团。这些业余的演员们能够将《岳飞》这样一部非常有难度的作品完整地演绎下来。如果没有这几年在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中心成立后,连续几部歌剧演出的锻炼与实践。要想最后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厦门又被称为鹭岛,据说很早以前,这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一群白鹭南归飞到这里,停在岸边歇息,领头的大白鹭,发现这里既没有毒蛇猛兽的威胁。也不见猎人弓箭的骚扰,于是便率领这群白鹭定居下来。白鹭们用嘴啄利爪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凿了许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淌下来;它们又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籽、草籽,播撒在岛上,岛上便从此山清水秀,五彩缤纷。古老的传说似乎是在讲述郑小瑛在厦门的创业史,她就像那只大白鹭,带领着她的团队,将音乐、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郑小瑛感谢着所有的人,唯独没有提她自己。然而,厦门不会忘记她,中国的音乐界不会忘记她!她在了1岁的时候创办厦门爱乐乐团,在83岁高龄的时候创办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最主要的是,她始终不在幕后,而是永远在第一线的舞台站立。面对着这位老人。我想像着支撑她力量的源泉,为名为利?她早已功成名就!那么本该颐养天年的她依然执著于此,到底为了什么?其实,除了那份对歌剧、对音乐、对艺术、对文化,执著的、深沉的、无私的热爱,不会再有其他!

2013年8月31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对厦门如此,对歌剧《岳飞》的全体演职人员如此,对戴着助听器依然笔耕不辍的黄安伦如此,对“郑大妈”郑小瑛尤其如此!

上一篇:中国音乐剧走过的30年 下一篇:英国皇家歌剧院计划在美国同步直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