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2例

时间:2022-09-10 09:11:29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2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骨性关节炎;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07-01

在我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性骨性关节炎占多数,并且患者本身体质弱,伴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一部分患者做手术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单纯中药治疗疗效不明显,而西药有不良反应。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2例老年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中,女性35例,男性17例;双侧29例,单侧23例;年龄49岁~80岁,平均年龄64.5岁;病程1~1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僵硬,行走不便,上下楼梯困难,关节摩擦声等。拍片有关节间隙变窄、宽度不均匀、关节边缘有骨质增生等改变。

2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

关节部位常规铺巾、关节腔注射部位定位后先用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2ml、局部浸润麻醉后用5~10ml注射器抽出部分患者的关节积液,然后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2ml,每周一次,5次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

2.2中医治疗:

中药: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当归20克,川断10克,红花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等十几味中药研末,醋调,成糊状,放置在膝关节上,(注意温度不要太热,以皮肤能接受为宜)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以起保温,固定药物,配合TDP照射,以促患处吸收,每部位30分钟,每日1~2次,20日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52例患者中,疗效显著49例,患者疼痛消失,行走基本正常;疗效差3例,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变,行走依然困难。总有效率94.2%。

4典型病例

患者,男,71岁,2011年6月13日以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1年,加重半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膝关节肿胀,有积液,下蹲困难,有摩擦声,上、下楼明显困难,拍片见关节间隙变窄、宽度不均匀、关节边缘有增生,诊断为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关节积液、肿胀、疼痛消失,行走基本正常。

5讨论

骨性关节炎也称膝关节增生,是全身骨性关节炎中最常见并且中老年人多见的疾患。老年性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变在关节软骨上,软骨出现损害,失去弹性,关节活力受影响。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的作用是保护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它由软骨细胞合成。中老年患者软骨细胞代谢受影响,蛋白多糖合成减少,使软骨失去弹性,对关节失去保护作用,出现疼痛、肿胀、行走困难等临床表现。

玻璃酸钠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它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糖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一种粘多糖,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又是关节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医用玻璃酸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玻璃酸钠,辅料含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它在关节腔内有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有弹性作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可以改善关节滑液组织的炎性反应,能提高关节滑液中玻璃酸钠的含量,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作用,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膝骨性关节病属中医“痹证”、“骨痹”等范畴。本病在中年以后发病为主,但中青年亦有发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治疗骨关节病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畸形,延缓病情进展及争取损伤关节面的修复。长期使用芬必得等药治疗,副作用多,不良反应大,且停服药即有反复发作。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中药封包患病关节是用疏筋活血,通络止痛等方药进行热敷,使局部皮肤通透性增加,加强对药物的吸收,使血管扩张并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进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和代谢能力,使关节及肢体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使膝关节的韧带和周围痉挛的软组织得到松弛,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散寒,分解粘连,解痉止痛,行气活血,激发经气,调和阴阳,消肿止痛之功效。方中:乳香、没药、延胡索等活血伸筋、化瘀止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利关节;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小茴香有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之功;伸筋草、透骨草、老鹳草祛风通络蠲痹,改善关节屈伸不利、肿痛等症,并可以引药入骨;生艾叶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此方法治疗安全,无痛苦,适合临床应用。

上一篇:中国藏药前景与发展措施探微 下一篇:细胞与营养研究领域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