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再次聚焦ICP

时间:2022-07-15 02:10:00

2011年,被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39届会议定为全球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活动的调查基准年。目前,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正积极筹备2011年一轮活动,现已完成了全球、区域和国家一级管理协调机构的组建、相关政策制度安排、基本方法框架和调查体系的制定以及重点难点领域的研究和修订等工作。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41届会议已审议通过,在今年10月20日第一个世界统计日之际举行本轮lCP项目正式启动仪式,整个项目预计持续到2013年结束。我国也是首次全面参加全球性国际比较项目。

2011年一轮ICP基本框架

2011年一轮ICP目标一是编制和购买力平价数据,消除各国间价格差异因素,进行GDP及其支出构成项目的比较,满足国际社会分析研究和行政决策的需要:二是测算贫困PPP(购买力指数)数据,为“千年发展目标”的减贫监测提供统计依据;三是通过开展ICP项目,提高发展中国家统计能力特别是国民核算和价格统计能力,改善宏观经济数据的可比性。

本轮ICP项目参加的国家和地区约为180多个,基本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地区52个,亚太地区约(含太平洋岛国5个)28个,独联体11个,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33个,OECD和欧盟国家48个,西亚地区14个,有4个国家同时参加两个区域的比较。分为6个区域进行比较。

在管理组织框架上,与上一轮基本相同,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下设立全球ICP执委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球ICP活动。实行三级管理:全球一级,世界银行下设全球ICP办公室,负责全球一级ICP活动协调、技术方法指导和全球PPP结果连接测算和、资金筹措和项目监督等工作。区域一级,由OECD和欧盟统计局、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独联体统计局、拉美和加勒比海经社理事会、西亚经社理事会等6个区域性组织分别负责本地区ICP项目活动协调、技术方法指导和区域PPP结果测算和等工作。国家一级,由参加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机构作为项目执行机构,负责本国和本地区价格和GDP支出基本分类数据的收集和调查工作。

项目实施的时间为2009年至2013年,初步分为4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管理组织和机制的安排和设置,已于2010年3月完成,

第二阶段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试点调查,从2009年4月到2010年底结束;

第三阶段:价格和GDP支出分类数据调查和收集,从2011年1月开始到2013年第三季度;

第四阶段:区域和全球比较结果的测算和,计划于2013年底公布全球PPP结果。

改进和创新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ICP项目有多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制定以密切与数据用户联系为目标的推广战略,明确数据服务对象。通过用户会议和论坛等形式,充分了解国际、区域和国家各级组织、学术团体和单位对ICP数据的需求,推广和普及ICP知识,分享ICP项目成果。并于今年10月20日至21日在首个世界统计日之际召开ICP用户会议,扩大项目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建立ICP质量评估框架(1CP-QAF),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本轮ICP项目首次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1MF-QAF),开发了ICP数据质量评估框架(1CP-QAF)。ICP-QAF以数据质量综合性和系统性管理为理念,把国际上先进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应用到ICP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规范统计行为,对ICP数据的生产过程实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和评估。

以ICP项目为动力,推进发展中国家统计能力建设。增强中低收入国家统计能力建设是ICP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项目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和协同21世纪统计促进发展伙伴关系(PARIS21)统计能力建设进程以及各国SNA和CPI的统计能力状况,作为增强各国国民核算和价格统计领域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

设计国民核算基本概念框架,保持支出数据和价格数据之间的一致性。GDP支出基本分类数据是影响和决定PPP结果的基本框架,要求各国以《1993年SNA》为基本框架,按统一的定义概念和分类标准编制支出数据。区域协调组织对各个国家1993年SNA执行情况逐一进行审核,包括在GDP生产法和支出法数据之间,在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之间,在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之间,按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计算的人均支出之间进行数据验证,确保GDP支出分类数据在各国之间的一致、可比,与价格数据的协调、匹配。

引入数据验证制度,全方位跟踪各国数据调查和收集过程。本轮ICP项目更加注重对各国数据调查和收集过程的跟踪和验证。区域协调组织要求各国提供价格调查点的抽样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评估,保证调查点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取得全国平均价格;提供详细的报价信息和验证参数用于数据可靠性的评估;利用Quaranta表和Dikhanov表对价格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开发一套使各种流程合理化和精简化的软件工具,检验数据可比性,提高数据质量。

应用全球核心产品目录法进行全球PPP结果的连接,改善全球结果的数据质量。上轮ICP项目采用环国即在每一区域选择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桥梁,将各区域的PPP结果连接起来,形成全球性的结果。这种连接方法受环国的支出结构和产品价格水平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全球性的结果,导致PPP结果在区域间的不匹配,形成区域间比较结果的系统性偏差。为吸取这一教训,本轮ICP项目将应用全球核心产品目录法连接区域PPP结果,即制定统一的全球核心产品目录,每一区域和国家都将采集相同规格品的价格数据,以此作为区域之间PPP结果连接的基础。

项目数据应用

联合国国际比较项目(ICP)从1968年开始执行以来,经历了30多个年头。参与项目的国家从最初的10多个增加到120多个。ICP项目所生产的购买力平价结果,已被广泛用作国际组织的行政决策依据和分析研究之中,如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率测算和国民总收入指标的排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增长率计算和基金份额的测算、欧盟结构性基金分配、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文发展指数和性别平等评估、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不平等评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均教育费支出评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生活状况监测、国际劳工组织最低工资比较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援助项目设计等。同时,还在世界经济竞争力、投资成本和产业潜在增长以及不同城市生活费调整等分析研究中广为应用。

但受各国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以及社会条件差异的影响,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政府消费支出、建筑和机械设备等不可贸易品和服务项目的国际比较问题一直是ICP项目的难题。自去年以来,汇集全球ICP技术专家,专门解决ICP项目中的技术方法问题的全球ICP技术咨询小组已召开3次会议,集中讨论、解决10个专题,包括全球PPP连接和汇总方法、全球核心产品目录、国民核算框架以及教育、卫生、政府服务项目、住房、建筑品、机械设备等难点问题,研究政府服务生产率调整和两个基准期PPP数据的衔接,已形成全球统一的比较方案。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公众很买账 下一篇:X202表填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