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一个中心” 打好“两大战役”全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

时间:2022-09-10 08:17:42

突出“一个中心” 打好“两大战役”全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

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举措”特别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山区发展,召开专门会议,出台政策文件,设立了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市委市政府为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决策部署,召开了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突出“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旅游业大发展”两大战役,全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按照继往开来与勇于创新、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抓好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今后一个时期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是“一个中心”、“两大战役”、“三个转变”、“四大任务”、“五大机制”。

一、“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对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是新时期衢州发展战略思路的继承和创新,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合衢州发展实际,顺应百姓期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是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重要举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发展方向,开启了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吹响了加快迈向现代化的新号角,从“两创”到“两富”,反映了浙江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我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三城’(即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为加快‘两个崛起’(即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体现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目标要求。“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使“两富浙江”和建设“两地三城”的任务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同时,省委、省政府从统筹区域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把衢州确定为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关键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子,使衢州成为全省山区绿色产业发展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我们必须紧紧抓牢、大力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才能增强山区科学发展的动力,提升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实力和竞争力。城市是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平台,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和综合利用,为山区试验区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山区试验区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衢州的潜力所在。因此,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是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内在要求、重点所在,是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必然路径。

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是立足发展阶段,实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的迫切要求。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具体落实到经济领域,就是要实现可持续的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当前衢州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属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1年衢州GDP总量只占全省2.7%左右。从周边地区看,四省九市相互竞争激烈,赶超步伐加快,衢州排位并不处于明显优势。尤其是今年以来,衢州经济发展遇到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预期,多项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后移,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阶段决定战略,形势决定重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决定了必须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决定了必须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低质量的发展,就难以为继。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形势背景下,必须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切实发挥工业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带动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双轮驱动,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抢抓机遇,迎难而进,克难攻坚,努力实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世界产业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转型升级是“华山一条路”。衢州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衢州第一、二产业比重高出全省水平3.6和3.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低7.4个百分点,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提升城市化,突出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三产发展。同时,衢州工业以传统重化工为主,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特征明显,产业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倒逼”下,必须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拉长和拓宽产业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促进工业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路子。城市是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当前衢州的城市化水平仍较低,2011年城市化率仅为44.8%,落后全省17.5个百分点,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战役,有利于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有利于集聚高端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对于融合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衢州地处钱江源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1.5%,具有打造休闲养生基地的基础,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打好旅游业大发展战役,有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特色产业优势。

二、进一步明确“一个中心、两大战役”的重点工作和具体举措

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这一总要求,注重思路创新,突出“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全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

以集聚集群集约为导向推进工业立市。突出“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就是要按照“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产业为龙头。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扶持,以龙头带动、高端突破、产业配套为着力点,推动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关联由散到聚的转变。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金属制品、特种纸、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空气动力机械和高端气体压缩机制造基地等。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对接央企大企、对接资本市场、对接浙商回归的新策略,整合政策、资源和力量,着力突破与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的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促进转型升级。深化“互学互看”活动,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平台为支撑。推进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开发区(园区)扩容、增效、提升,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建设与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试点、浙商回归产业园等首期启动区块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促进产业转型提升、集群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培育一批巨型企业,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发展壮大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本土知名品牌。深入开展“进村入企”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新“工业18条”,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载体新突破 下一篇:学校课程开发对学生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