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0 08:14:05

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着手于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情况进行探究,总结出"以人为本"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为我国今后的小学教学管理创新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究;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33-02

我国当下的小学教学仍处于课程改革的阶段,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入手,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主动性的课堂引导与交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本文着手于小学教学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旨在为我国今后的小学教学管理创新提供可行性参考。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

1.1教学管理缺乏交流与互动。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诸多教学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致使学生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难以适应,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受到严重影响,极大的削弱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现阶段,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明显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致使学生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不明确,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难以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逐步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1]。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教育更加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因此,往往会致使学生与教师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环节存在的极大地漏洞与偏差,逐渐使学生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极大影响。

1.2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定位仍存在较大的误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未能明确,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常常会忽略掉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实施教学手段的一种形式,严重降低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与科学特性[2]。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学生因为课堂的参与程度过低,往往会逐渐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与教学活动当中,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获得提升[3]。

2."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为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校管理人员及教学工作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在陈旧的教学管理知识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完善,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进行拓展与延伸,对各种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创新,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我校在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的实验教学中,针对小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与价值观念教育,并且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学工作者对新课标下的小学教学管理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与学生价值观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充分贴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定出阶段性的教学管理目标,即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结合自身问题情况积极分析问题原因、与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等,使学生在阶段性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环境当中,使教师在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时能够更好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与兴趣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2 创建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更好地完善教学管理的制度,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时采取激励与表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管理工作,并且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全面性的发展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校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在教学管理优化创新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环节的应用效果。

2.3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在参与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的疑惑与问题,面对课程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常常会出现很多矛盾与不解。教师应当积极关注这一问题,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时,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思维与意识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知识学习与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自主、独立的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总结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相关教育人员加以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积极传播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孝亮.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小学,2013,12(09):23-24.

[2] 冯伟.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情(科学教育家),2012,23(07):23-25.

[3] 刘星形."以人为本"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0,13(07):23-25.

上一篇:巧用电教媒体 点燃思维火花 下一篇: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贯彻生态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