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拍卖法中的“不担保条款”

时间:2022-09-10 08:05:20

案情:2007年1月14日,建行H分行与X拍卖公司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委托X拍卖公司对抵债的办公楼及附属建筑物进行处置。2007年3月21日,X拍卖公司在《生活报》上刊登拍卖公告。2007年4月2日,尹某在拍卖公司出具的《拍品目录和情况说明》上签字确认。当日,尹某与X拍卖公司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尹某以650万元的价格取得拍卖标的物。

2007年10月尹某以实际测量面积小于产权证面积为了由向哈尔滨市某区人民法院,以X拍卖公司、建行H分行违约为由,请求判令返还多支付面积部分的拍卖款。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驳回了尹某的诉讼请求。尹某不服一审判决向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

二审法院以尹某对合同内容存在重大误解为由,撤销了一审判决,并判令建行H分行返还尹某多支付的房屋面积的购房款。 建行H分行不服二审判决,向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提出了抗诉申请。最后经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尹某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被裁定不予立案。

在该案的三次审理中,人民法院最终确认X拍卖公司在拍卖开始前已经向尹某出示了《拍品目录及情况说明》,并提示尹某该次拍卖房产是以“套”为计量单位进行拍卖,房产证登记的面积仅作为参考之用,X拍卖公司已尽事先提示及声明免责的义务,所以X拍卖公司及建行H分行均不承担责任。

笔者现结合该案例浅述对于拍卖法中的“不担保条款”在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

一、从本案中法律的适用来理解“不担保条款”的合理性。

拍卖行为是以最高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出售给最高竞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开始前,买方有权检验拍卖标的物,做到心中有数,自主选择是否参与交易。拍卖开始后,买方当场出价,公开竞买,价格的决定权由买方控制。但拍卖也是一种买卖方式,只是相比其它方式的买卖更显得特殊一些,一般而言,作为买卖法律关系中的出卖人应当对其所出卖的物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买卖方式,拍卖人、委托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与一般的买卖又有所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人在拍卖前“不担保条款”几乎视为拍卖业的惯例,“不担保条款”标志着责任的转移,一旦拍卖人做出声明,买受人将自行承担相关标的物的瑕疵责任,拍卖人及委托人均不承担瑕疵提保责任。当然,“不担保条款”的适用情况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是需事先说明,二是需声明不保证,并且拍卖公司对于瑕疵是否存在是一种善意的不知情,如果有证据证明拍卖公司明知拍品有瑕疵还做出该项声明,则该“不担保条款”不适用于这种恶意的侵犯买受人的利益行为。

何为瑕疵?通说认为,瑕疵是指标的物存在不符合规定、通质量规格的缺陷,或是影响使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或是转让的权利不存在,一部分或全部有欠缺或受限制等情况。根据标的物的不同,瑕疵可分为品质瑕疵和权利瑕疵两种。拍卖法中所指的瑕疵主要是拍卖标的物的真伪或品质缺陷,而这种缺陷的存在使得买受人失去了其有权期待的拍卖标的价值。应该注意是的,在本案中《拍品目录和情况说明》的第三项已经明确说明“以上标的均按套拍卖,本公司提供的房产面积数字权供参考,不作为房产买卖计价的依据。房产面积和准确数字以当地房产管理部门实际测量为准。以上标的前期欠费由竞买人自行核实,并由买受人承担”。并在最下方标有“以上情况,竞买人阅读并认可后请签字”的字样,在该字样的旁边有着尹某的亲笔签字,我们也可以认为尹某已经以一名正常人的认知方式了解了拍卖标的品质。该说明足以证实,拍卖公司已经尽到了事先说明及提示的义务,而这种行为就是《拍卖法》第六十一条关于“不担保条款”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确认了拍卖公司《拍品目录和情况说明》的效力,并最终认定X拍卖公司及建行H分行均不承担责任。

二、从拍卖法的价值取向理解不担保条款的合理性。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规范体系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不同的法律领域因其特点不同,法的价值的侧重点亦各不相同,拍卖法的价值是对拍卖活动进行法律保护的直接依据。

“不担保条款”最早源于“按现状拍卖”规则。“按现状拍卖”规则与价高者得、落槌不反悔等规则一样是最古老的拍卖规则之一,都是人们早期拍卖活动中的交易习惯,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依循至今。

从拍卖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拍卖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第一,拍卖行为。第二,拍卖品的价格必须不间断的进行变化。第三,拍卖必须有公开竞争的行为。从拍卖上述的三个基本条件可以看出,拍卖是市场经济中一处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拍卖活动中当事人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进行物品所有权的转让,而这种转让是以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公平竞争为基础的。拍卖法是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结合拍卖法中对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拍卖法的法律价值无疑体现为:秩序、正义(公平)、自由。

法学上所言的秩序,主要是指社会秩序。它表明通过法律机构、法律规范、法律权威所形成的一种法律状态。虽然拍卖行为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归根究底,拍卖行为仍旧是一种民事行为,不论是何种交易行为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对于其结果还是希望拥有一定的预见性,而适当的秩序可以保证这种预见性的存在。也就是说,秩序本身又必须以合乎人性、符合常理作为其目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现代社会所言的“秩序”还必须接受“正义”的规制。

“正义”本身是个关系范畴,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之中。在拍卖的一系列行为中,没有某一个主体拥有凌驾于另一个主体上的特权,每一位竞买者的机会的都是平等的,每一次竞价的机会都是公平的。

法的价值上所言的“自由”,即意味着法以确认、保障人的这种行为能力为已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法律虽然是可以承载多种价值的规范综合体,然而其最本质的价值则是“自由”――“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在拍卖行为中的自由体现为,委托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委托的拍品、委托的拍卖公司以及拍品的底价。竞买人可以选择是否进行竞价、在落槌前竞价的次数以及每次竞价所报出的数额,这些竞价行为都是不受外界控制的行为,以竞买人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来进行。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机会,拍卖也是一样,每一次对于拍品的拍卖行为,实质上买的就是获得该物的机会,有机会的同时就有风险。鉴于拍品的复杂性及专业性,法律不能武断地要求拍卖人和委托人必须保证拍品的真伪及品质,拍卖公司只是一个中介机构,它不可能对拍品百分之分的了解,只能通过一定的证据及经验来评定拍品的表面特征。我们应该清楚,拍卖法不是立法者们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经过长期的拍卖交易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游戏规则。任何特殊的事物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唯有遵守其特殊规律,才能够促进该事物的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远东律师集团事务所)

上一篇:我国建筑市场寻租活动分析及其治理 下一篇:企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