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9-10 06:10:15

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外已不鲜见,但在我国的探索与发展显然还不够深入与广泛,存在着深度不够、范围不广、形式不多、层次不高、机制不活、技术相对封闭以及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技术创新不足、高附加值配套产品不多、人力资源不足、资源融合利用不够等问题。作为舰船装备保障企业,我厂已经由初期的“保民”双拥式发展模式向“以民促军、以民强军”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立足自身使命,扎实推进,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舰船装备保障企业任务缺口问题、创新不足问题、船舶企业共性问题以及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更要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尽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打造军民品知名品牌。

坚定军民融合发展的信念

立足军品保障、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大力拓展民品市场。一是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子,努力开拓民品市场以弥补任务缺口。始终牢记使命,“以军为本、军民结合、平战结合”,遵循“积极稳妥、效益领先、量入为出、突出主营、控制风险”的合作经营思路,从根本上规避企业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二是坚持军品与民品发展配套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立足长远发展,满足军队装备保障能力配套建设与民品发展配套建设,实行军民品分区建设,积极与合作公司协调投资建设方案,抓住投资客户心理欲望,“引凤筑巢”扩大企业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提高企业修造能力和保障水平,继续扩大在地方和社会的影响力。三是促进军用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加速推进军工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跨越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海洋工程船舶等配套装备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必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坚持搞好市场调研,开发新的产品、寻求多方合作,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培植周边专业配套市场,细化专业分工、创新合作发展,完善综合配套,进一步拓展装备保障能力,增强向海洋要效益的效力。四是借力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税收、奖励等扶持政策,加强企业战略规划,迎接项目落地,实现企业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抓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

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存在指导关系不顺畅、主体权责不清、监督不力、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创新制度的建立,为此,要着眼理顺军地融合发展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可能利用的战略优势,建立军地协调体制机制,加强军地融合发展组织领导关系;要优化军地融合发展资源配置,加大基础设备、设施的投入资金,着力构建权责对称,制定奖罚有力的运行机制。三是着力调动军地融合发展积极因素,吸收民企财力资源来推进军工企业的发展,实行共赢的相关利益。

推进人才融合发展,确保持续发展后劲。人才融合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提升船舶修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支撑,是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企业发展、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为企业去挖潜、革新、改造、增产、降耗、攻关。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的加快,人才相对短缺的矛盾不断加剧。因此,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抓好人才的融合:一要根据企业融合发展的长远目标,抓紧制订和完善人力资源战略,着眼人才供求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投入,形成中长期发展融合的规划。二要继续深化厂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加强对人才的在职培训,加快对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强新装备修造适应性教育。要继续引进来、送出去,通过委培或短训等办法,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三要为人才量身定做舞台,根据融合发展要求,精细做好人才职业人生规划,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四要搞好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资金,营造良好的军地融合发展环境条件和便利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条件,激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五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解决人才实际困难,不断改善栓心留人的环境,促进人才落地生根。

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推进融合发展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管理工作做得好就能把一个单位人、财、物各方面更加合理科学地调动起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加产值及销售收入,且创造最大化利润。各级管理者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走市场化道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职工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引导职工进行自我管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多年来,装备保障企业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普遍存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保障能力配套建设与民品发展配套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加快融合发展,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军地融合优势。

抓好企业文化融合,提升融合战略层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现代装备保障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关键是创新观念。装备保障性企业应当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不定期进行领导层的沟通交流,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文化创新思路,引领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其次,要借助地方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立以提升职能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升职工的能力素质,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打造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借鉴学习兄弟单位和地方先进企业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可行的学习制度,制定分批次、分层次的职工培训、学习、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激发职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形成良好的经济活力和应对挑战的弹性及能力。

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是统筹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准确把握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引向深入的战略举措,已经成为军地普遍共识,成为军地高层共谋发展的前提。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我们要在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把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应对我国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作为加快转变军队保障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把装备修理保障主业做强做好,提升综合装备保障能力,满足“真打实备”的战略要求,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一切都没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