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0 05:04:47

临床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6月期间,眼科所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3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眼科;白内障;手术;临床路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29-02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现代医学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治疗模式,相较于一般治疗模式而言,更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临床疾病的治疗,以某一疾病为中心,构建标准化的治疗程序与模式,通过对循证医学证据与指南的综合应用,实现对疾病的全面管理,从而达到规范医疗行为,控制成本,提高治疗质量的目的[1-2]。为观察临床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本文选择我院近期所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展开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结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6月期间,眼科所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并最终确诊为白内障,且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案。6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平均年龄为(51.2±2.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平均年龄为(50.9±1.6)岁。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即由医护人员编写病例,在治疗,护理,检查项目,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不做特殊处理。

1.2.2 观察组

3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下的治疗模式。在路径实施过程当中,住院医师以及主治医师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每日进度,对各项医疗活动进行执行(第1d入院,第2d进行术前各项检查,第3d安排手术,第4d~5d术后观察,第6d恢复出院),同时,针对无特殊病情的患者,无氧氟沙星过敏史者,术前予以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术后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以避免术后感染问题的发生。同时,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变异因素进行观察分析。临床路径实施中,以主治医师担任临床路径总负责人,负责对临床路径小组成员的协调沟通,以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开展。

1.3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 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临床路径模式以眼科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后等一系列程序为依据,制定一套健全的临床路径实施表。患者入院后应用临床路径病历,各部门参与合作,完成最佳照护。临床路径预期住院5d,实施过程中有变异者,在变异情况登记表上作记录并作变异分析。由此,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内都能够接受该标准下的治疗,效果确切[3-4]。除此以外,有关研究中也显示:对于白内障手术患者而言,在临床路径下可通过流程重组,实施标化的治疗护理,从而可缩短住院日,控制、规范可变费用(如手术材料费、治疗费、药费、检查化验费、自费项目等),达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本次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P

参考文献

[1] 江一峰,祝延红,汪曦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6):505-507.

[2] 张利漫,刘沫.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住院诊疗质量控制中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10):78-80.

[3] 杨炯,徐卫国,李劲松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变异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28-29.

[4] 惠玲,张自峰,王雨生等.白内障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14,(10):1863-1865.

上一篇:儿童骨盆骨折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子痫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