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初探

时间:2022-09-10 03:06:49

【摘要】课堂是教师服务的平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也是一个师生共同管理的小社会。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是服务员,能根据具体需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且,“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

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初探

摘要: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综合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意识,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观念。

关键词:语文课堂 竞争意识 培养 方法探究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它的工具功能和运用功能永远都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其实,在不同时期,对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是有变化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冲破学习国文以求功名的观念束缚,提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1]。如今,在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审美能力等。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阵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予以探讨。

一、有意识地创设竞争氛围,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培养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意识

课堂是教师服务的平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也是一个师生共同管理的小社会。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是服务员,能根据具体需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且,“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2]。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锻炼学生,尽可能刺激学生需要,提供给他们富足而且最有价值的营养。

由于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需求也特别广泛,再加之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志趣爱好等有极大差异,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据班级、年级学生的情况,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羞涩、怯懦心理,教师要把他们看成不断完善的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他们。

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位置,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形式地开展语文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如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组织了班级主题演讲、猜谜语(歇后语)赛、辩论赛、成语接龙竞赛、背诵诗词赛、诗会(楹联)大反串、中外经典故事会、名人传记阅读品鉴会、中华传统文化才艺展示、自编自导课本剧(校园剧)等形式多样的语文竞赛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语文竞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阅读意识和发展意识,在班级中营造起互比互学、赶帮超越的浓厚氛围。这样,语文课堂就不会变得刻板、枯燥乏味,而是精彩纷呈文艺大餐。

在各种形式的语文赛事中,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就能在竞赛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大胆游离其中,从而能品尝成功后的。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对前途的希望”[3]。久而久之,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强者意识得到了强化,就会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能够直面现实,而且大胆参与的意识会大大增强,恰如其分表现自己的心理也会萌生。这样,学生便会为走向成功迈出艰难而宝贵的一步。

二、开辟第二课堂,开阔学生视野,走大语文发展之路

第二课堂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自主选择爱好方向的有效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一种方式。

通过语文教学的影响,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才艺展示活动,参加文学艺术培训、讲座等。学校应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组织写作竞赛,组织雕刻、绘画、书法兴趣小组,办好班刊、队刊、团刊等。这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志趣爱好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成为多才多艺的爱好者,找到发展自信。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大语文之路,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与社会接轨,在万花筒般的社会环境中获取营养,在社会中吸收群众智慧和文化,从而受到教益。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风景名胜的参观,并撰写参观心得;与兄弟学校对应班级进行心连心、手拉手活动,写作交流日记;组织个别学生进行名人访谈,感受名人的力量,制作访谈影视剧作;假期安排全体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充分接触社会,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易,增强学生上进心;撰写家庭日记,感受家庭中的悲欢离合,体验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操劳,从而发奋图强,立志学习。

这些措施都是让学生逐渐接触社会,丰富学生阅历,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积淀,强化学生的洞察力,从而可让学生在感知社会、留意生活中养成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办法和措施,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和社会资源学习语文,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形成大语文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商务印书馆,1942.

[2]班主任,2001(4).

[3](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1943.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微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