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观察实验无序的原因探索

时间:2022-09-10 02:49:06

引起观察实验无序的原因探索

课堂探究活动无序的成因分析:

在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活动无序甚至失控的现象也会时有出现,追本溯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一)由探究目标引起的无序

探究目标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前行方向,课堂中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探究目标,从中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探究目标制定上的失误,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操作而引起课堂的无序。

1.探究目标模糊。教师在探究活动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教材研读,对探究的目标认识不够明确,对目标的定位可能出现偏差。如《植物的叶》一课中,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叶子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叶子,结果学生的探究目标都是“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可不可以吃”等内容。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观察目标模糊,所以观察活动的结果、效果很低,与教学预设的结果相差较远。一堂课下来目标达成度很低。

2.探究目标繁杂。小学生因认知与能力有限,在一节课中或一个探究活动中,如果要完成的目标很多,学生会应接不暇,反而出现混淆了学生的思维,削减了其探究兴趣及探究意志,导致活动兴趣转移的现象。如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我曾要求学生同时完成“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测量”和“摩擦力大小与周围条件的关系”等多项探究内容。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兴致盎然,实际上在完成第一项探究目标后,学生没有接着完成第二个目标,而是反复玩探究的材料,使探究活动无效又无序。

(二)由探究材料引起的无序

探究材料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有效载体,探究材料的准备与处理是教师设计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对探究材料的考虑不完善,极易引起课堂失控。

1.探究材料仅由教师提供造成的无序。有的教师会事先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探究材料。由于课前学生没想过教师会准备哪些材料,因此对一些材料充满了新鲜感,一待材料分发下来,就拿在手里玩。如观察蚂蚁的实验,当教师把蚂蚁分发到小组时,学生根本没听教师讲,而是一直在看蚂蚁,造成课堂混乱。

2.探究材料针对性不强造成的无序。由于有时不容易找到适合教材需要的探究材料,或者教师在考虑探究材料的提供方面考虑不够周到,因而提供的材料过乱,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容易使学生迷失探究方向,无法达到探究的目标,甚至可能将探究转向其他更多内容,就易造成盲目探究和无效探究,就比较容易出现探究的无序。

3.探究材料摆放过于吸引学生造成的无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当面前摆放着丰富而好玩的探究材料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失控,无法进行有效学习。比如像磁铁、铁钉、小灯泡、滑轮、钢珠等一系列材料,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让这些东西摆放在学生课桌上触手可及,那么学生的注意力极易被面前的材料吸引住,从而玩兴大发,尽管我反复提醒,总是停不下来,造成课堂恶性失控,致使探究活动与学习目标背道而驰。

(三)评价机制的缺失引起的无序

评价机制在科学探究过程的中有着一定思维和行动约束力,能有效地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评价的本意在于真诚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如果一个探究过程缺乏一定的评价机制,学生的活动就显得松散随意,大大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以前我一味地让学生做实验,每次的结果都是学生无法按时有效地完成实验,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最后出现优秀小组早早做完实验无事可做,甚至开始闲聊;而基础较差的小组没有时间危机感,依旧一边闲聊一边慢慢做。

【对提高观察实验有效性的思考】

只有将观察实验过程从“无序”走向“有序”时,才能提高观察实验的有效性。以下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一)明确探究目标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既然探究目标模糊和探究目标繁杂会导致实验无序进行,我何不从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寻求结果。

观察树叶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目标模糊不清,导致整个观察过程目标不明确,获得的信息不多。而经过改进后,我先让学生讨论需要观察什么,在活动前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样观察活动的开展就顺利多了,整个观察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指向性就比第一次教学好多了。

在运动与摩擦力实验时,当学生基础较差时,如果一时间让他们完成两个实验,往往会造成学生的思想混乱,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而进过改进的第二次分开讲解、分开演示、分开实验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农村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改进,学生对实验目标不再那么迷茫,我说一个他们做一个,就不会出现学生做完第一个实验就对第二个实验无从下手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二)改进探究材料无序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为了不让材料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准备、提供、出示三方面的改进:1、可以通过多媒体先让学生知道每次实验准备的材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可以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而不是材料上;2、每次实验后如发现实验材料不能很好地辅助实验探究,就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改进或选择其他实验材料进行代替,以增加实验材料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下次实验的有效性;3、当材料出示过于吸引学生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材料所吸引,所以在实验前可以将材料放于实验桌内或者用袋子装起来,待需要动手实验时才可以动,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无序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三)完善评价机制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在极具开放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每位科学教师都必须正视无序现象的产生,学会如何利用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有效调控,降低或改进课堂探究活动无序的程度,实现高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1、利用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控。

2、利用教学评价机制训练学生的及时记录。

3、利用教学评价机制训练适时的“叫停”反应。

4、利用教学评价机制训练学生的有效倾听。

【作者单位:温州塘下镇罗凤第三小学 浙江】

上一篇:何必“彷徨” 下一篇:坎坷情路,“歌王”为家人退隐草原